肥胖不是病,卻是多種疾病的「危險因子」(risk factor,註 1),也會增高多種癌症,如乳癌、大腸癌、胰臟癌及食道癌之罹癌風險,近年科學家已發現,新陳代謝之改變及慢性發炎等皆是肥胖促進癌症發生的重要因素。 繼續閱讀..
「肥胖」為何會加劇罹癌風險?哈佛科學家有新解 |
作者 YAP KUO|發布日期 2021 年 01 月 17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生命是宇宙間的一大奇蹟,疾病讓我們感嘆她的短暫,而醫學則嘗試著挽留她。就讓我們一起見證醫學的進步吧。
放射核種藥物:一種可能更安全的癌症療法 |
作者 YAP KUO|發布日期 2021 年 01 月 02 日 0:00 | 分類 醫療科技 | edit |
癌症標靶藥物與免疫療法都是癌症治療生力軍,已成功延長許多癌症病患的生命。然而科學家並不以此自滿,還在持續開發不同類型的抗癌新藥,「放射核種藥物」(radiopharmaceutical)正是另一種值得期待的新穎藥物。 繼續閱讀..
肝臟健康不可或缺的一員:最小的胺基酸「甘胺酸」 |
作者 YAP KUO|發布日期 2020 年 12 月 20 日 0:00 | 分類 醫療科技 | edit |
最近,美國密西根大學內科醫學系(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University of Michigan)研究人員發現,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註)的患者和小鼠體內合成「甘胺酸」(glycine)的基因活性明顯下降有關,當飲食攝取的甘胺酸減少時,這類肝病症狀會更惡化。引人注意的是,患有肝病的小鼠補充足夠甘胺酸後能有效改善肝炎症狀。 繼續閱讀..
發現「抗憂鬱」藥治療新冠肺炎的妙用,似能防止輕症惡化 |
作者 YAP KUO|發布日期 2020 年 12 月 05 日 0:00 | 分類 醫療科技 | edit |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精神科醫師、感染科醫師及統計學家等近日合作一項臨床試驗,結果表明抗憂鬱藥「無鬱寧」(Luvox, fluvoxamine)可防止新冠肺炎輕症患者病情進一步惡化,並減少住院需求。 繼續閱讀..
勝任緝毒、搜救工作,狗的嗅覺為何如此靈敏? |
作者 YAP KUO|發布日期 2020 年 11 月 15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edit |
號稱「護國神犬」的檢疫犬憑藉極其敏銳的嗅覺,在機場、港口為國家把關,屢次揪出違法攜帶豬肉製品入境的旅客,及時阻擋一次又一次對國內養豬產業的潛在威脅。但為何小狗的鼻子為什會這麼靈敏呢?
活化癌細胞的「分子馬達」,反而可凍結癌細胞行走能力 |
作者 YAP KUO|發布日期 2020 年 10 月 04 日 0:00 | 分類 醫療科技 | edit |
癌細胞轉移並擴散至身體其他器官會嚴重影響人體正常運作,據估計,「癌轉移」(cancer metastasis)是 90% 癌症死亡原因,抑制癌細胞轉移,無疑是避免癌症病患死亡極其關鍵的一環。美國芝加哥大學科學家最近發現能減緩大腸癌轉移的新標靶:透過小分子藥物活化癌細胞的「分子馬達」後,能凍結癌細胞移動能力,進而抑制癌細胞轉移。 繼續閱讀..
人體脂肪有 3 種,其中 2 種可能跟吃不胖有關 |
作者 YAP KUO|發布日期 2020 年 10 月 02 日 0:00 | 分類 醫療科技 | edit |
人體各種器官組織都有功能,雖然人們對體脂肪總是欲除之而後快,但它其實有多項正面意義,例如它能在發生碰撞時提供緩衝避免受傷,飢餓時提供能量來源或是低溫環境下幫助維持體溫以防失溫。 繼續閱讀..
癌症化療、免疫治療,會加劇感染新冠肺炎後的死亡風險嗎? |
作者 YAP KUO|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06 日 0:00 | 分類 醫療科技 | edit |
在歐洲,醫師因擔心化療藥物會削弱癌症病患抵抗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的免疫力,對積極治療病患躊躇不前,但最新研究顯示,感染新冠肺炎的癌症病患持續接受癌症化療或免疫治療,並不會增加死於新冠肺炎的風險。研究已發表在 7 月的《癌症發現》(Cancer Discovery)期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