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YAP KUO

YAP KUO

About YAP KUO

生命是宇宙間的一大奇蹟,疾病讓我們感嘆她的短暫,而醫學則嘗試著挽留她。就讓我們一起見證醫學的進步吧。

為什麼你家的狗總是吃不停?人犬有共通肥胖基因「DENND1B」!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14 日 8:10 | 分類 生物科技 , 科技趣聞

為什麼拉不拉多總是吃個不停,但有些人不也如此?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最新研究發現,狗與人類的肥胖可能都受 DENND1B 基因影響。此發現不僅增進肥胖成因認識,並為肥胖預防與治療的新可能。論文本月發表於《科學》(Science)期刊。 繼續閱讀..

英國研究指出,生物是塑造地球外貌的「工程師」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02 日 0:00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物科技

河川侵蝕、火山爆發及冰河活動等,都是塑造地球外貌的重要力量。最近英國倫敦瑪麗皇后大學(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研究指出,動物在地貌形成過程,也扮演不容忽視的角色。這項橫跨全球的研究,系統性揭示 600 多種動物如何影響地球表面的過程。這些「生態工程師」(ecosystem engineers)的作用,甚至可與極端氣候的大洪水匹敵。研究結果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繼續閱讀..

抗憂鬱藥是對抗細菌感染的新希望?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01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研究顯示,某些抗憂鬱藥(antidepressants)有意料之外的副作用,或許能幫助對抗嚴重細菌感染及致命敗血症(sepsis)。最近美國索爾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科學家發現,常見抗憂鬱藥物「百憂解」(Prozac,主成分為 fluoxetine)不僅能調節免疫系統功能,還直接抑制病原菌生長。論文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 繼續閱讀..

科學家發現「甜點胃」機制,治療肥胖有新契機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28 日 1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誰都有這種經驗,大餐尾聲肚子已經很撐了,但甜點上桌時瞬間又有食慾,彷彿胃生出另一個空間專門給甜食。最近德國科學家發現,「甜點胃」成因其實是大腦一群神經細胞,進食後感到飽足會引發對甜食的渴望。論文刊登於《科學》(Science)期刊。 繼續閱讀..

「甘草」健康功效與潛在風險:適量攝取維持健康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28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甘草(Licorice)是少見不苦的中藥材,滋味甘甜還可做成糖果,古代埃及、羅馬和希臘等皆用來治療感冒等疾病。現代科學研究顯示,甘草的甘草甜素(glycyrrhizin)有抗氧化、抗菌和抗發炎的功效。然過量攝取甘草也可能有健康風險,因此適量運用成為關鍵。 繼續閱讀..

英國研究發現,要換「心臟瓣膜」選機械性瓣膜,長期存活率較佳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25 日 8:1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最新研究發現,50~70 歲患者做心臟瓣膜置換手術時,選擇機械性瓣膜(mechanical heart valve)的長期存活率顯著優於生物性瓣膜(biological heart valve)。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歐洲心胸外科學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繼續閱讀..

類器官的前景與挑戰:加州大學如何克服「再現性危機」?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23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近年生醫領域的類器官(organoids)備受關注,因能體外培養功能接近真器官的「微器官」,有潛力為藥物開發等醫學應用帶來突破進展。然類器官仍面臨可重複性不足等挑戰。因細胞來源、培養條件等細微差異,都可能導致類器官形態和功能不一,影響結果可靠性。 繼續閱讀..

精準醫學不只服務病患,也逐步融入日常生活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17 日 8:2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基因科技進步,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逐步融入日常生活。近期美國基因檢測與疾病風險管理公司 MyOme 宣布,與新加坡預防醫學公司 Novi Health 策略聯盟,讓企業將全基因檢測及諮詢服務納入員工健檢,可望幫助員工及家屬提早發現潛在疾病風險,提升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 繼續閱讀..

不只是「壞運氣」!癌症風險可能早在胚胎發育期就決定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16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癌症是人類健康的重大威脅之一。眾所周知,環境因素與生活習慣都會影響罹癌風險。然而,美國范安德爾研究所(Van Andel Research Institute)最新研究顯示,癌症風險的起源可能遠比我們想像的更早──甚至可追溯至胚胎發育階段。這項突破性發現近期已發表於國際權威癌症期刊《Nature Cancer》。 繼續閱讀..

虛擬網紅 Wanda 的實驗啟示:AI 能否成為健康知識教育的下一步?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12 日 8: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科技教育 , 科技生活

人工智慧(AI)技術日新月異,虛擬網紅(Virtual Influencer)已成為可能。由 AI 創造虛擬人物,不僅外型多變逼真還能與粉絲互動,儼然成為新一代意見領袖。其實「他們」(如時尚界的 Lil Miquela 或遊戲直播 CodeMiko)在各領域嶄露頭角。最近發表於《歐洲癌症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研究,虛擬網紅也能幫助傳播防癌資訊,為健康知識的宣導開啟新途徑。 繼續閱讀..

生活型態醫學:以科學為基礎,幫助健康逆轉勝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11 日 8:30 | 分類 生物科技 , 科技生活 , 醫療科技

近來名為「生活型態醫學」(Lifestyle Medicine)的醫療模式逐漸受關注,這並非一時潮流,而是以科學為基礎,強調改變生活方式預防及治療慢性病。而生活型態醫學也有副作用,但不是服藥後的不適反應,而是健康快樂、更長壽及良好的生活品質。 繼續閱讀..

美國撤資 WHO 造成 18% 預算黑洞,全球健康政策何去何從?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07 日 7:40 | 分類 國際金融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美國總統川普 1 月 20 日宣誓就職後,立即簽署行政命令,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並指責其 COVID-19 疫情和其他國際衛生危機處理不當。此舉使 WHO 面臨嚴峻的財務挑戰,並可能對全球健康政策產生深遠影響。3 日 WHO 於日內瓦召開第 156 屆執行委員會(Executive Board),財務問題無疑是最受矚目焦點。 繼續閱讀..

肝臟與腫瘤的「代謝對話」,是果糖促進癌細胞增長的關鍵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06 日 7:4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許多美味的飲料、甜點等加工食品都會添加果糖,但最近有科學家發現,雖然癌細胞無法直接利用果糖做為能量來源,卻會「利用」肝臟將果糖轉化為脂肪分子,並吸收這些脂肪來促進自身之生長。這項發現已於近日發表在國際頂尖科學期刊《Nature》,不僅為理解日常飲食與癌症發生之關聯提供全新視角,也為癌症治療開創嶄新的可能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