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國接獲美 FDA 通知,停止胰臟癌新藥臨床試驗 |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18 日 15:45 | 分類 醫療科技 |
Category Archives: 生物科技
新冠在未接種疫苗者間傳播!世衛憂恐增加病毒變種風險 |
作者 姚 惠茹|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18 日 12:05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世界衛生組織(WHO)一名高級官員表示,新冠肺炎(COVID-19)在未接種疫苗的人群間傳播,可能會增加醞釀新變異株的風險,像是近日官方首度承認出現新冠疫情的北韓,確診人數突破 150 萬,但多數未接種疫苗,令人深感擔憂。
首度開發出編輯蟑螂後代基因的方法,適用 90% 以上昆蟲物種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18 日 11:5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昆蟲基因編輯是複雜的工作,如蟑螂因獨特生殖系統限制,過去一直未能透過注射胚胎改造後代。直到現在,日本京都大學與西班牙巴塞隆納進化生物學研究所團隊開發出 DIPA-CRISPR 技術,成功使蟑螂後代產生基因突變,且原則上這種方法適用 90% 以上昆蟲物種。 繼續閱讀..
日本國產疫苗展開 12~19 歲青少年臨床試驗 |
作者 中央廣播電台|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18 日 8:15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日本藥廠塩野義製藥(Shionogi)16 日就正在研發的國產新冠病毒疫苗表示,為了因應 Omicron 變異株在低年齡層的感染擴大,已經啟動了以 12~19 歲人群為對象的臨床試驗,未來還計劃以 5~11 歲人群為對象展開臨床試驗。公司表示,該款疫苗最快 6 月向厚生勞動省申請批准。 繼續閱讀..
公費 PCR 耗費鉅資又無效,丹麥:弱勢者才要 PCR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17 日 13:49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丹麥面對疫情正常化走在世界之先,隨著疫苗接種率提升,新感染病例下降,住院率穩定,今年 2 月取消所有限制措施,3 月開放邊境,5 月中開始成為世界第一個暫停 COVID 疫苗接種推廣的國家,現在還要將聚合酶鏈反應 (PCR) 測試量能減半,只建議特殊需要的人,如年長者、免疫力低者、孕婦等才建議 COVID-19 檢測。 繼續閱讀..
COVID-19 的未來,專家:重複感染 N 次才能流感化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17 日 12:26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新冠病毒變種如此快,人類醫學再進步似乎也束手無策。疫苗無法預防感染,且因病毒變體又來,且擅長躲避人體防禦,感染過的人很可能再次感染。現在 Omicron 進化到 BA.2 或 BA2.12.1,南非有 BA.4 和 BA.5,台灣也難防,專家推測,每年兩次甚至三次感染浪潮,可能是 COVID-19 的未來。 繼續閱讀..
兒童急性肝炎全球多點爆發,研究:禍首可能也是 COVID-19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17 日 11:01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英國、美國、日本出現的兒童急性肝炎,至今全球超過 400 例,超過一成需要肝移植,也有死亡案例,先前研究人員找到腺病毒 41 型蹤跡,但也高度質疑可能有其他病毒。適逢冠狀病毒 (COVID-19) 疫情期間,現在科學家認為,雖然大部分兒童肝炎患者沒有檢測出冠狀病毒 (COVID-19),但可能冠狀病毒早潛伏在體內,引發對腺病毒過度免疫反應。 繼續閱讀..
0+7 居隔新制將上路,產險業:沒隔離通知書不理賠 |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17 日 8:22 | 分類 財經 , 醫療科技 |
居家隔離新制「0+7」17 日上路,居隔條件放寬牽動防疫險理賠,產險業者表示,隔離理賠以隔離通知書為準,也就是說,即使是確診者同住家人,若未被匡列為居家隔離對象、沒有收到隔離通知書,不給予隔離理賠。
打滿 3 劑疫苗快篩陰明起 0+7 免隔離!5/18 起 65 歲以上快篩陽可給藥 |
作者 姚 惠茹|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16 日 17:34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因應台灣本土疫情大量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今日宣布,明日起調整確診個案同住家人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政策,針對完成 3 劑疫苗接種者,免除居家隔離,改為進行 7 天自主防疫,但國高中生不適用,並宣布 5 月 18 日起,65 歲以上長者快篩陽,就可開立輝瑞口服抗病毒藥物。
好好睡一覺且進入快速動眼期的重要性:做夢能幫忙處理負面情緒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16 日 15:35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無論你起床後是否還記得剛剛做了好夢或噩夢,新研究都表明大腦會在夢境期間「分類情緒」:鞏固積極情緒並抑制消極情緒,再次突顯睡眠對心理健康重要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