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生物科技

非陸地生物也渴望溝通,科學家:鯨魚吐泡泡是在跟人類玩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7 日 12:18 | 分類 生物科技 , 自然科學

夏天許多人旅遊會選擇賞鯨船,體驗與海洋生物親密接觸的感動,其實鯨豚不只愛玩耍,可能是在跟人類說話。加州大學科學家發現,鯨魚捕魚時會吐出泡泡環圈住魚群,看到人類時也會出現這個行為,其實是在跟人類玩耍的信號,證明非陸地生物也有社交慾望,也會用自己的語言嘗試溝通。 繼續閱讀..

脂肪肝盛行率達三成!陽明交大研究:脂肪肝使心肌梗塞風險增加 46%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6 日 10:56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目前台灣脂肪肝盛行率約三成,呈現明顯年輕化趨勢,陽明交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李美璇領導的一項大型研究,追蹤逾 30 萬名 30 歲以上台灣成年人,從流行病學的角度首度系統性量化脂肪肝與心肌梗塞、缺血性腦中風及心衰竭等重大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聯性。

繼續閱讀..

當男性「自信」開始比價:威而鋼會受到宏觀經濟衰退影響嗎?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4 日 8: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浪潮與生活型態改變,勃起功能障礙(ED)藥物市場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從威而鋼獨霸天下的專利保護時代,到如今新藥競逐、學名藥湧現的激烈競爭格局,這個市場既展現出龐大的成長潛力,也在宏觀經濟中面臨全新的重大挑戰。 繼續閱讀..

打破性別迷思,雄性動物也需靠「雌激素」維持代謝功能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4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提到「雌激素」,人們通常想到女性、月經週期或更年期等議題,但其實這種「女性荷爾蒙」在男性也扮演重要角色。它參與脂肪代謝調節、促進運動後肌肉修復,並維持整體代謝穩定有關鍵功能。最新研究證實,雄性動物肌肉細胞「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不僅不是「誤闖」雄性的配角,而是實質主導代謝健康的重要因子。論文 5 月 20 日刊登於《Cell Reports Medicine》期刊。 繼續閱讀..

吉利德兩種 HIV 新藥臨床試驗遇阻,美國 FDA 緊急叫停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2 日 14:15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下令暫停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s)針對兩種實驗性 HIV(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簡稱 HIV,俗稱愛滋病毒)治療藥物組合的多項臨床試驗。此次暫停主要涉及 GS-1720(一種實驗性整合酶鏈轉移抑制劑)和 GS-4182(一種實驗性衣殼抑制劑),但不影響該公司其他多元化的 HIV 研發管線。 繼續閱讀..

DARPA 研發可吞服電子裝置,助提升士兵決策力並降低 PTSD 風險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2 日 9:45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DARPA)最近啟動名為 CoasterChase 的研究計畫,開發一種「可吞服」的電子裝置,測試此裝置透過刺激腸道神經來調節壓力反應。這項創新技術的目的是強化士兵的決策能力,並降低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風險。 繼續閱讀..

檢測空氣 DNA,毒品、病原及野生動物將無所遁形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2 日 8:3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城市鬧區的街道,除了喧囂的車聲人聲,還可能飄散香水、美食等氣味。讀者應該沒想過,空氣也藏著病原或大麻,甚至動物 DNA。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示,空氣的「環境 DNA」(environmental DNA)的確存在。這種看不見、摸不著卻真實存在的資訊載體,可能改變環境監測、公共衛生乃至野生動物保育。 繼續閱讀..

全球心臟健康指引非「一體適用」,專家:忽略貧富國家實際條件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1 日 13:5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一位頂尖心血管學家對全球心臟健康指引發出警告,指出這些普遍建議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造成大量死亡,尤其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約 80% 的死亡案例發生在這些地區。然而,現今的心臟健康指導方針主要基於高收入國家的研究成果。 繼續閱讀..

台灣團隊開發新光學成像技術,讓腦組織「放大」六萬四千倍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1 日 12:37 | 分類 尖端科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光學成像技術能讓我們以更直觀方式觀察大腦運作,理解大腦思考、記憶、情感等背後神經機制。最近,中研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陳壁彰研究員團隊成功開發「放大腦組織」的超高解析度光學成像技術,能讓科學家以前所未有細節觀察生物結構。 繼續閱讀..

兒童睡不好可能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警訊?科學家發現關鍵關聯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0 日 16:45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名古屋大學醫學研究生院的研究團隊發表了一項突破性研究,揭示了夜間睡眠荷爾蒙褪黑激素的分泌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症狀嚴重程度之間存在遺傳關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俗稱過動兒,常常出現於12歲之前,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