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依晶片法提撥 390 億美元補助金,如今川普回鍋白宮,外界憂補助生變。《晶片戰爭》作者米勒表示,兩黨都挺晶片法,未來框架不至於大規模變動,但新一屆國會聚焦減稅,未來批准更多補助的可能性低。
2022年美國國會在兩黨支持下通過晶片法,允諾提供補助給21家企業,藉此吸引晶片製造商將產線從亞洲拓展到美國。補助金多流向台積電、英特爾、三星電子等。
川普打選戰期間上Podcast人氣王喬羅根(Joe Rogan)節目時,大批晶片法補助,「當我看到我們花大錢給別人建晶片廠,這方法不對……(只要)你把關稅設得夠高,他們就會自願過來設晶片廠。」
米勒(Chris Miller)28日出席「美國新總統下的全球科技供應鏈」線上論壇時提到,一些共和黨人在選舉期間質疑晶片法,但晶片法最初在川普第一屆任期內提出,後來由兩黨通過,這代表這項法案獲得廣泛的跨黨派支持。
米勒說,許多由晶片法資助的半導體計畫地點,位於選出民主黨或共和黨黨參議員的州,不偏重特定一黨,這在美國的政治背景下非常重要。
他推測,美國政府與不同半導體公司簽署的許多協議將在今年底之前完成,也就是在拜登政府任期結束前,代表這些協議將大致抵定,晶片法的補助金流向也相當明確。
「某些公司未能達到其里程碑,而需要(與美國政府)重新談判,這是有可能的,但我不會預期晶片法的框架會有大規模的變化」。
晶片法提撥的390億美元(約新台幣1.26兆元)補助金用罄後,是否會出現晶片法2.0持續予以補助,以維繫美國晶片製造動能,米勒並不樂觀。
他指出,政府已經決定如何支配已撥出的390億美元,未來如果想要更多的資金就需國會批准,但新一屆國會將聚焦減稅,不利半導體業者獲得更多補助。
對於川普上任前就喊加關稅的影響,米勒說,從川普第一任期可見他毫無顧忌地祭出關稅威脅,但最後只有一部分得以實施,期間也進行許多談判。川普回鍋後,一來一往的談判應該也不少,實際落實的關稅可能遠遠低於宣稱的數字,範圍也沒有那麼廣。
米勒也認為,美國在半導體製造領域將持續與台灣、日本及韓國合作,因為國際半導體供應鏈之所以能運作,完全依賴歐美、台灣、日本和韓國合作,沒有任何一國能夠自給自足,也不可能實現自給自足,就看具體條件怎麼談。
他說,總有美國國會議員喊美國應完全自主生產,但如果觀察他們的投票紀錄,會發現他們實際推動的政策比拋出的言辭更為細膩,這是觀察川普2.0經濟政策時應該記住的一點。
美中AI晶片運算能力方面,米勒表示,要有效率地訓練AI系統,就需要使用接近尖端的加速半導體。兩年前,美國對這些半導體實施出口限制,但仍發生晶片走私事件。此外,中國企業也進口了大量特別為中國市場「降級」的輝達(NVIDIA)晶片。他說,如果中國有更好的選擇,就不會購買這些降級晶片,這代表中國運算能力仍明顯落後。
米勒認為,美中AI晶片運算能力未來幾年可能保持一樣的差距,因為台積電在技術上仍將明顯領先中國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雖然有人可能認為未來更先進的晶片製造技術未必那麼重要,但至少在未來幾年內,能否取得台積電的技術仍是重中之重。
(作者:鍾佑貞;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