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的時間感:人類與 AI 視角截然不同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16 日 16:0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科技趣聞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人工智慧的時間感:人類與 AI 視角截然不同

人工智慧(AI)迅速發展,當然 AI 的時間感也與人類截然不同。

人類大腦靠「整合時間窗口」(temporal window of integration,TWI)幾百毫秒內將多重感官訊息整合為當下經驗,此生物限制導致遠距離事件(如閃電與雷聲之間)感會延遲有誤差。但AI時間感不是生物性,而受系統架構、計算速度、數據傳輸和通訊延遲影響,能毫秒級取得600公里外衛星資料,展現超越人類的解析時間力,就催生不同觀察者對同事件的多重解讀,形成類似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羅生門》描述的「羅生門效應」:同事件有數種解釋。

想像2045年某城市繁忙十字路口發生交通事故,目擊者為行人、直接連接感測器的AI系統,以及數位接收相同資訊的遠端AI系統。行人可能只會看到機器人在車輛撞擊前跑上車道,本端AI則能準確記錄事件順序,顯示機器人先行、之後汽車剎車,最後碰撞。這種差異使不同目擊者對事件的因果關係會有截然不同理解。

AI系統再發展,系統可能利用生成式AI製造假事件,混淆人類認知。時間感和因果關係理解可能受嚴重影響,尤其緊急事件、金融交易或自動駕駛等對時間很敏感的系統。

工程師可能試圖以數位時間戳解決問題,但需要精確同步時鐘,對許多小型設備是挑戰。即使有標記時間戳,通訊或處理延遲也可能導致資訊無法及時到達,影響AI機器立即反應。

6G無線標準將不只是訊息中繼站,還將成為物理世界與數位世界間的可信任關卡,提供極低延遲和更高精準度同步時鐘,提升智慧系統的即時反應力,是我們進入快速發展的如外星智慧塑造的不可預測未來時,開發更新技術可能至關重要。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