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慧(AI)短短歷史已有過數次繁榮與衰退,引發近日是否再次進入 AI 冬季的討論。AI 冬季是指資金、興趣和熱情大幅下降期,通常伴隨投資減少、研究進展緩慢及商業興趣降低。1984 年以來,這術語常常使用,當時研究者已預見 AI 熱潮不可持續性,並警告可能會有的悲觀情緒和投資削減。
第一次AI冬季發生在1974~1980年,美國機器翻譯未達預期,導致資金撤回。英國Lighthill報告也指AI未能實現宏大目標,削弱投資。資金減少後,許多研究當然跟著停止。
第二次AI冬季為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中期,市場的專用計算機需求崩潰,專家系統商業前景也黯淡不少。儘管AI領域從未完全沉寂,但許多因素疊加使第二次AI冬季再現。
進入21世紀後,算力大幅提升和數據驅動機器學習創新,AI開始復甦。2012年基於人類視覺皮層的系統於圖像辨識競賽表現出色,之後Transformer模型推動語言處理發展。之後AI興趣、資金和應用持續增長,顯示出不同以往的AI榮景。
目前AI環境與過去大不相同,政府資金依賴性降低,風險分散創投生態系統成為主要資金來源。最新報告,2025年多數企業大規模部署生成式AI,焦點從實驗轉向投資報酬率(ROI)和工作效率提升。儘管如此,OpenAI今年GPT-5迴響不一,未達預期,部分用戶回饋不佳並要求換回舊版本。AI風險投資環境也開始分化,如純AI計算硬體公司CoreWeave股價大跌,反映資本支出壓力上升。麥肯錫調查,雖有八成企業積極導入生成式AI,卻有同等比例企業未見到明顯經濟效益,暗示AI繁榮可能遇到瓶頸。
展望未來,AI發展需於創新與現實期望間取得平衡,持續投資基礎設施,並對進展和限制保持透明。研究者朝著通用多模態AI系統發展,期望解決跨領域、跨格式智慧整合問題。儘管風險依然有,過度期望與忽視倫理、安全及能源問題仍可能導致信任危機,引發更嚴格監管和投資者撤退。美國政府也開始設立以AGI(人工通用智慧)為中心的國家安全計畫,與多家大型科技公司合作應付全球競爭者。
- From AI Winters to Generative AI: Can This Boom Last?
- Is ChatGPT-5 the Start of AI Winter?
- Are we about to enter “AI Winter??"
- AI Bust by End of 2025
- 20 Predictions For AI in 2025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