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們最近在災難救援領域取得了突破,成功實現了全球首個昆蟲-電腦混合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並成功生產出遠距控制的機械蟑螂。
這些蟑螂未來可能組成一支小型部隊,專門用於災難搜索任務。根據研究團隊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的文章,這項研究的核心是建立一個昆蟲機器人工廠,以便大規模生產這些機械蟑螂。
▲ 研究開發自動化系統,將控制背包組裝到蟑螂身上,打造可遠距操控的昆蟲-電腦混合機器人。(Source:自然通訊)
該研究於2025年7月28日發表,報告中提到,研究團隊在機械蟑螂的控制能力上取得了顯著進展,將其轉向能力的控制角度提升至超過80度,並透過一系列實驗驗證了這一精確控制的可行性。這一進展不僅提高了蟑螂的靈活性,也為未來的實際應用奠定了基礎。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是佐藤廣隆教授,他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專家評論指出,這項研究展示了在昆蟲與電腦混合機器人方面的有意義工作,將有助於縮短大規模生產的時間和成本,促進實際應用的發展。研究中使用的蟑螂主要是馬達加斯加蟑螂(Gromphadorhina portentosa),這種蟑螂體型較大,適合背部裝置電子背包。
此外,該研究還開發了去中心化的領導-追隨者動態控制算法,能夠使一隻領袖蟑螂帶領其他19隻蟑螂協同穿越險惡地形,提升搜尋效率並避免障礙物被困。這些機械蟑螂或許能在災難發生時,成為拯救生命的重要工具,並已在2025年4月的緬甸地震救援中首次應用,能在瓦礫中自主導航,協助搜尋受困者。
(首圖來源:Almabes at English Wikipedia,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