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近日發表論文指出,雖然烏俄戰爭讓無人機成為改變戰場面貌的重要平臺,但歐洲在重建軍備的過程中,不能僅依賴無人系統,傳統武器仍然是影響戰場的要素。
烏俄戰爭三年多來,促使歐洲國家加入重整軍備,而無人機成為顯學,但各國政府都陷入兩難,究竟是要買數百萬美元的主力戰車和自走砲,還是要把錢拿去多買數百美元的低成本無人機?
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ion)研究員布朗克(Justin Bronk)近日發表論文指出,即使無人載具在近年戰爭中成為改變戰場面貌的新型武器平台,但若歐洲在軍備重整過程中過度偏倚投資無人機系統的話,有可能正中俄羅斯下懷。
布朗克表示,戰爭三年多來,烏俄雙方對於無人機的能耐非常了解,而俄羅斯已經部署了非常多反無人機相關系統,相較於軍備重建才剛起步的歐洲各國而言,光是反無人機系統部署量就已經是必須要追趕的目標之一。
此外,烏克蘭近年之所以能夠屢次透過長程自殺無人機深入打擊俄羅斯本土目標,也是依靠傳統武器掩護,包括大量榴彈砲、自走砲、多管火箭、短程彈道飛彈和巡弋飛彈等,強迫俄軍必須分兵因應,從而降低其反無人機的能量和注意力。
因此若歐洲重建軍備時過於依賴無人機而忽略傳統火力,則未來若和俄羅斯爆發戰爭,俄羅斯反而能將防禦能量專注在歐洲無人系統上,並透過傳統武器壓制歐洲軍隊。
布朗克表示,從開戰至今烏克蘭已建立了龐大的本土無人機產業,每年可生產數百萬架無人載具,而基輔迄今仍在請求歐洲和美國協助提供戰機、戰車、火砲和各式飛彈等傳統武器,就可看出無人系統和傳統武器是相輔相成的關係,無法互相取代。
(首圖來源:Flickr/The National Guard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