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的自信陷阱,為什麼人類專業仍不可或缺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30 日 8: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國際觀察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人工智慧的自信陷阱,為什麼人類專業仍不可或缺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世界中,人工智慧(AI)以其驚人的速度吸引了人們的注意,然而,這種速度是否真的能取代人類的智慧?根據專家的觀點,雖然 AI 在特定問題上能迅速給出答案,但在需要深入思考和專家合作的複雜問題上,人類的智慧仍然占有優勢。

隨著社會對即時結果的渴望加劇,AI的快速反應讓我們在時間壓力下過度高估了其推理能力。這種情況導致了對事實和知識的根本誤判,並可能改變我們在AI主導的世界中對人類專業知識的價值觀。研究顯示,依賴生成式AI的高層在預測上表現不如傳統的深思熟慮方法,這突顯了速度與準確性之間的矛盾。

在醫療、金融和人資等行業,AI系統的過度自信已成為一個危險的趨勢。這些系統在數據不足或有缺陷的情況下,依然做出自信的決策,這種現象被稱為「欺騙性專業知識」,指的是AI系統在缺乏足夠數據時仍然表現出過度的自信。與此不同的是,人類在面對不確定性時,會表達懷疑或尋求第二意見,這使得人類在複雜問題的處理上更具靈活性。

需理解在何種情況下各自的優勢能發揮最大效用

人類的推理能力源於其獨特的驗證機制。根據認知科學的雙過程理論,人類在思考時會同時運用快速的直覺反應和緩慢的分析過程。這種遞歸性思維使得人類在解決複雜問題時,能夠不斷循環處理信息,進而不斷完善理解。

儘管大型語言模型(LLMs)在數據驅動的分析上表現出色,但它們在後設認知能力上存在顯著的限制,例如難以辨識知識的空白和調整自信心。這些限制在商業環境中可能導致系統性風險,因為AI在需要判斷和道德推理的情況下表現不佳。

人類的自我意識和對自身知識邊界的認識,使得他們在高風險決策中更具可靠性。儘管人們對AI的信任日益增加,但這種信任可能會使他們忽視AI系統本身的偏見和局限性。

因此,選擇人類的深思熟慮與AI的快速反應並不是二元的,而是要理解在何種情況下各自的優勢能發揮最大效用。最新的實驗顯示,最有效的系統是將AI的快速數據處理與人類的監督相結合,以便在複雜的判斷中取得最佳結果。根據《Mary Meeker 2025年AI趨勢報告》,領先AI超級電腦的效能從2019至2025年保持每年增長約150%,顯示AI運算能力飛速提升。

(首圖來源:Pixabay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