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矽谷的人工智慧人才競爭中,亞馬遜似乎一直處於旁觀者的角色。根據一份內部機密文件及知情人士的說法,這背後的原因主要與公司的薪酬結構、在AI領域的聲譽滯後,以及嚴格的回辦公室規定有關。
這份文件由亞馬遜人力資源團隊於2025年初撰寫,涵蓋了亞馬遜的非零售業務,包括亞馬遜網路服務(AWS)、廣告、設備、娛樂及新成立的人工通用智慧(AGI)團隊。
文件指出,亞馬遜在徵求生成AI人才時面臨的挑戰包括地點、薪酬及公司在該領域的滯後感。與此同時,競爭對手如Meta和OpenAI則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薪酬方案,這使得亞馬遜在吸引頂尖AI人才方面面臨困難。最近,Meta以高達一億美元的簽約獎金成功挖走多位高端人才,而Google和OpenAI仍然是AI專家的首選目的地。
亞馬遜的發言人最初表示,公司正在調整其策略,以保持競爭力,並在薪酬和工作安排上保持靈活性。然而,幾小時後,發言人更新了聲明,稱報導的前提是錯誤的,但並未提供具體細節。
亞馬遜以其節儉著稱,創始人貝佐斯在90年代曾用廉價的門板拼湊成辦公桌,這一故事成為公司謹慎開支的象徵。這種節儉文化在當前的AI招聘戰中卻成為了障礙,因為該領域的招聘需求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增長。
內部文件指出,薪酬問題在亞馬遜徵才團隊中引發了激烈的討論,因為公司對每個職位的薪資範圍有嚴格的限制。這種平等主義的薪酬哲學,使亞馬遜的薪酬在與頂尖競爭對手相比時顯得不具優勢。文件警告說,過去幾年幾個關鍵職位的薪資範圍未有增加,這使得亞馬遜在吸引頂尖科技人才方面的競爭力下降。
缺乏頂尖AI人才對亞馬遜來說是一個潛在風險,因為高端AI研究人員和工程師的供應有限,沒有深厚專業知識的專家,將難以在該領域的前沿競爭。儘管亞馬遜的Bedrock AI雲服務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未能推出類似OpenAI的ChatGPT或Anthropic的Claude等爆款AI產品。
此外,亞馬遜的回辦公室政策也引發了爭議,該政策要求員工搬遷至中心辦公室,否則將面臨解雇風險,這進一步限制了公司對高需求人才的獲取。根據內部文件,這種政策使得亞馬遜在吸引擁有生成AI技能的人才方面受到限制。
亞馬遜正在探索更多靈活的工作角色,以應對這些挑戰。儘管如此,根據多位知情人士的說法,內部薪酬指導方針並未有正式更新,且公司在執行重大變革方面面臨困難。隨著AI人才戰的加劇,亞馬遜是否能夠調整其策略以吸引頂尖人才,將成為未來的一大挑戰。
- Amazon has mostly sat out the AI talent war. This internal document reveals why.
- How to Find and Recruit the Best AI Talent in 2025
- Why US$100m Signing Bonuses are Fuelling AI Talent war
- AI Workforce Shift: What Amazon’s Transformation Means for Business Strategy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