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航太國防展]國產無人載具爆發,中科院和軍備局展出多種全新平台](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5/09/20223622/IMG_9139-800x600.jpg)
由於烏俄戰爭讓全球發現無人載具的潛力,各國紛紛投入龐大資源開發,中科院和軍備局在這次航太國防展中,也展出了多種全新開發無人載具,並且與外國廠商簽訂合作協議,力求讓台灣搭上這一波全球國防產業新浪潮。
勁蜂系列滯空彈藥
美國新創公司 AV 開發的彈簧刀系列(Switchblade)滯空彈藥(自殺無人機)在烏俄戰爭期間表現亮眼,中科院也在今年首度推出自製的勁蜂系列無人機,勁蜂一型的尺寸重量與彈簧刀 300 類似,也是最早公開的國產滯空彈藥。
勁蜂一型除了可讓單兵攜帶使用外,在這次展覽中也可搭載在銳鳶二型無人機主翼下方,以及電動無人自駕偵打戰術輪車等空陸無人載具,提升攻擊範圍和戰術運用彈性。
勁蜂二型外型則是劍翔反輻射無人機的衍生款式,和伊朗見證者(Shahed)類似,皆是參考以色列哈比(Harpy)無人機設計,可執行長時間滯空徘徊,也可進行蜂群攻擊,而劍翔無人機最大航程約 1,000 公里,因此推測勁蜂二型的最大航程約等於或稍小於劍翔無人機。
勁蜂三型則是中科院首度公開的垂直起降和 X 翼設計無人機,外型類似 Shield AI 開發的 V-Bat 無人機,可攜帶反裝甲彈頭攻擊敵方戰車或登陸艦艇,滯空時間大於 40 分鐘,最大航程超過 50 公里。
勁蜂四型則是中科院與美商 Kratos 合作,同樣在這屆航太國防展首度公開,以 Kratos 開發的 MQM-178 靶機為基礎改裝而來,最大航程可達 1,000 公里。
中科院表示勁蜂四型的武裝酬載具備多目標打擊能力,能有效應對不同性質的威脅,包括高爆破片,可針對空中目標,如敵方無人機與武裝直昇機,彈頭的金屬反應式自鍛破片具備特殊雙層殺傷結構,面對海上和地面目標,如無人艇或兩棲戰車等,在穿透目標後可釋放熱能引發二次反應,進一步擴大損害效果。
與 Anduril 簽屬合作備忘錄後,中科院也表示未來將把 Lattice AI 作業系統和勁蜂系列和自製的 FPV 無人機整合,讓國軍具備更強的無人系統偵測、管制、指揮和蜂群能力。
軍備局無人機系統
除了中科院外,國防部軍備局在這次航太國防展期間也展出了多種新開發的無人機,包括短程和中程自殺式無人機、投擲式無人機和沉浸式(FPV)無人機等。
中程和短程自殺型無人機設計採用固定式主翼,但機身設計與飛彈類似,軍備局說明表示這兩款無人機皆可由操作人員控制,或是設定目標自主航行。
沉浸式和投擲式無人機則採用多軸旋翼構型,其中投擲式無人機尺寸較大,具備更高酬載量和航程,可對敵軍目標進行多次投彈,而沉浸式則和現今烏克蘭戰場類似,可讓前線部隊進行偵查、投彈或自殺攻擊等多種運用方式。
反無人機系統
除了推出多種無人機型號之外,中科院這次也展示了多種國產反無人機系統,包括偵測雷達、干擾槍、高能雷射系統,和與美國 Airshare 合作導入的 Interceptor UX 彩帶式火箭彈,發射後可釋出大量彩帶讓敵方無人機螺旋槳遭纏繞後墜落,是一種獨特的硬殺型反無人機系統。
而中科院更展示了獨自開發的 5kW 和 10kW 等級高能量雷射武器,並擺設了數架測試期間遭到雷射融穿外殼而墜落的小型無人機殘骸,讓台灣列入能夠自制高能量雷射武器的少數國家行列。
中科院更表示,近期也正在和美國雷神以及 KORD 等公司洽談合作,目標是將開發出能量更高,反應和發射間隔更短的雷射武器,以因應解放軍無人機蜂群威脅。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