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川普高喊「讓美國再次偉大」,並持續打擊中國。中經院院長連賢明今天表示,美中競爭是未來十年仍須繼續面對的問題,但「不要覺得我們是被玩弄的棋子,我們在地緣政治競爭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
中經院今天舉行「地緣政治下的科技布局與治理研討會」,連賢明致詞時表示,川普上任後動作頻頻,重要目標是讓關鍵製造業回流美國,不過中國現在於電動車、無人機領域實力堅強,美國意識到此事,對中國祭出許多限制,希望繼續維持美國科技優勢。
台灣夾在美中兩強之間,深陷地緣政治紛擾,不過連賢明說,「不要覺得我們是被玩弄的棋子,我們在地緣政治競爭,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
連賢明指出,國際政經局勢不同於過往,台灣思考科技產業政策議題時,需要結合地緣政治思維,才能有更全面的政策,也不需要妄自菲薄,台灣雖小,但「我們倒向哪邊,那邊獲勝機率就會變大」。
連賢明說明,台灣、韓國、日本掌握全球高階製造業,因此在地緣政治競爭態勢中,角色相當關鍵。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分析師鍾富國則說,在科技發展上,中國面臨美國與盟友的多元技術封鎖壁壘,因此透過彎道超車、換道超車兩種方式突圍。
鍾富國指出,由於美國政府封鎖先進製程設備,中國聚焦發展成熟製程,在2027年前,中國可能取代台灣,成為最大的成熟製程半導體製造國。中國可望以產能優勢,轉為戰略槓桿,透過成熟製程創造地緣價值。
鍾富國進一步表示,未來可能呈現一個世界、兩個系統樣貌,一是美國主導「從0到1」的源頭創新,靠著播種創新加上盟友市場,以「頂尖治天下」;中國則擅長「從1到N」的市場化,以深耕應用加上全球南方市場,採「便宜治百病」的形式。美國有先進製程,中國有基礎晶片,各自透過彼此優勢,互相制約。
(作者:潘姿羽;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