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最新 Tensor G5 晶片採用台積電 3 奈米製程生產,可讓晶片封裝更多電晶體,預期改善性能與功耗。但 Tensor G5 推出後並未讓使用者與科技愛好者感到驚豔,許多人認為這顆晶片容易「降頻」,這樣的缺陷可能出在 Google 對 Tensor G5 架構採取拼裝式做法,沒能好好統整多方架構。
Tensor G5 具有複雜架構,首先是八核心 CPU 的設計,包括 1 個高性能 Cortex-X4 核心、時脈 3.78 GHz,5 個中階 Cortex-A725 核心、時脈 3.05 GHz,2 個高效 Cortex-A520 核心、時脈 2.25 GHz。
接下來,GPU 設計採用 Imagination 的 IMG DXT-48-1536,屬於 PowerVR 系列的整合式 GPU,時脈 1.10 GHz,理論效能與其他高階行動 GPU(例如 Adreno 732 / 740 或 ARM Mali G715 MP7)相當,但不支援光線追蹤。
此外,Tensor G5 加入第五代 TPU,用於處理機器學習和 AI 工作負載,還有配備三星 Exynos 的 5G 數據機。
外媒觀察到,Tensor G5 容易發熱並降頻,嚴重影響遊戲效能。有人把原因歸咎於 Google 將 Tensor 晶片的 GPU 從 ARM Mali 換成 Imagination 的 IMG DXT-48-1536,但光靠這個轉換不能完全解釋整個問題。
推測 Google 對 Tensor G5 架構採取拼裝式做法,恐怕才是晶片性能表現不如預期的問題所在。
試想高通的 Snapdragon 8 Elite Gen 5 在 Geekbench 6 與 3DMark 基準測試遠勝 Tensor G5,為什麼會這樣?高通在 Snapdragon 8 Elite Gen 5 使用自家客製化的 Oryon CPU 核心,主核心時脈達 4.60 GHz,效能核心時脈為 3.62 GHz。高通將較高的時脈做了最佳化,包括更大的 L2 快取配置,2 種核心均擁有 12 MB 的 L2 快取。相比之下,Google 的 Tensor G5 使用的是現成 Arm Cortex CPU 核心,並未針對 Pixel 10 新機做精細調整或最佳化。
雖然 Google 與 Imagination 密切合作開發新的 IMG DXT-48-1536,但 Imagination 對 DXT 系列驅動程式保有完整的專有控制權。這意味著,Google 雖然能在某些面向(特別是 AI 工作負載與電源管理)進行調整,但必須依賴 Imagination 進行基礎驅動程式更新和硬體特定程式碼,凸顯出 Google 在基礎最佳化面向上的控制力不足。
換句話說,Google 的晶片設計策略類似買成套西裝,然後再付錢做些局部修改。這種西裝當然能穿,但缺少那種訂製西裝才有的魅力。
如果 Google 繼續在晶片設計策略把成本視為優先,即便加入引以為傲的 TPU,但晶片性能效能表現很有可能繼續落後競爭對手。
- The Flaw In Google Pixel’s New Tensor G5 Chip
- Tested: Google’s new GPU is a disaster for Pixel 10 game emulation
(首圖來源:Google Blo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