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麼做出優格?科學家重現古法:用螞蟻發酵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16 日 17:15 | 分類 生物科技 , 食品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古人怎麼做出優格?科學家重現古法:用螞蟻發酵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近日成功重現幾乎被遺忘的傳統優格製作法,這曾在巴爾幹半島和土耳其廣泛流傳,紅木蟻為關鍵。發表於 Cell Press 期刊《iScience》的突破性研究,跨國團隊證明螞蟻體內細菌、酸類和酵素能讓牛奶發酵,變成有獨特風味的優格,突顯重新發現傳統食品技術如何啟發現代食品科學,又能保存珍貴的文化遺產。

紅木蟻(Formica屬)棲息於巴爾幹半島和土耳其森林,此獨特優格製作法就源於當地遊牧民族。當傳統優格發酵劑不可得,人們就會使用這種方法,但世代相傳的口述知識幾乎失傳。為了解古法原理,團隊造訪論文共同作者暨人類學家Sevgi Mutlu Sirakova保加利亞的家鄉,家族成員和居民仍記得傳統製作法。

「我們按照Sevgi叔叔和社區成員的指示,將四隻完整螞蟻放入一罐溫牛奶。」哥本哈根大學主要作者Veronica Sinotte回憶。接著將罐子埋入螞蟻窩過夜發酵。26小時後,牛奶開始變稠並有酸味,進入優格初期階段。研究員形容這種優格帶輕微酸味和草香,有類似草飼奶製品的微妙風味和草香味。

螞蟻發酵的科學原理

回到丹麥後,團隊進入實驗室實驗,了解螞蟻優格的生物機制。因螞蟻有「全生物體」功能──這些生物攜帶發酵必需的多樣化有益微生物群落。螞蟻身體本就有乳酸菌和醋酸菌,類似商業發酵用菌種。細菌類型之一與商業酵母麵包用菌種密切相關。這些細菌共同作用,使牛奶酸化形成優格。

關鍵還是螞蟻本身。蟻酸是螞蟻天然化學防禦系統的一部分,就是酸化牛奶的主角,並為喜酸微生物創造最佳環境。螞蟻蟻酸和微生物酵素協同作用,分解牛奶蛋白質並完成轉化。

研究員並測試了三種螞蟻製作法:活螞蟻、冷凍螞蟻和脫水螞蟻。但只有活螞蟻成功形成正確微生物群落,儘管更需注意食品安全,因活螞蟻身上可能有寄生蟲。

生物多樣性vs.工業標準化

「現在優格通常只用到兩種菌株。」資深作者Leonie Jahn解釋。「如果研究傳統優格,生物多樣性更高,會根據地點、家庭和季節變化。這使優格有更多風味、質感和個性。」此研究顯示工業標準化可能失去不少東西,雖然也確保食品一致性和安全性,但傳統有更廣微生物多樣性,使風味增加、口感多樣,甚至更有益健康。

團隊還與哥本哈根知名米其林二星餐廳Alchemist合作,廚師以螞蟻優格創作了三道菜,螞蟻造型的優格冰淇淋三明治、帶濃郁酸味的馬斯卡彭風味乳酪,以及優格雞尾酒。

以科學保存文化遺產

除了烹飪新奇性,對食品科學和文化保存有更多意義。科學家不斷探索昆蟲對發酵食物的潛力,逐漸找到有益微生物繁衍的寶貴生態棲位。「為傳統食物提供科學證據,證明它們有深刻意義和目的,儘管看起來奇怪或像神話。」Jahn說。

這項研究很可能是螞蟻優格製作的首次科學紀錄,口述傳統轉為同行評議研究。結果顯示,昆蟲可當作各種發酵產品的可持續酵素和細菌來源。但技術廣泛採用前,還需要更多研究和監管批准,以確保食品安全和保護消費者。挑戰在如何利用傳統生物多樣性,同時滿足現代食安標準。

這項研究示範食品科學如何成為過去與未來的橋梁,驗證古人的智慧,同時為可持續食品生產開闢可能性。正如團隊證明,有時最創新解決方案可從幾乎被遺忘的傳統找到。

(首圖為示意圖,來源:Pixabay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