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搜尋、社群媒體奪走流量,維基百科隱憂浮現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20 日 14:35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數位內容 , 社群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AI 搜尋、社群媒體奪走流量,維基百科隱憂浮現

維基媒體基金會(Wikimedia Foundation)專文談新用戶趨勢,觀察到由於越來越多人透過 AI 聊天機器人、AI 搜尋摘要維基百科內容,取得所需資訊,導致真人造訪維基百科的流量大幅下降,將對維基百科的長期永續構成風險。

「我們歡迎人們獲取知識的新途徑,但使用維基百科內容的 AI 聊天機器人、搜尋引擎及社群平台必須鼓勵更多人造訪維基百科,才能讓這份許多人與平台仰賴的免費知識持續、永續地流通。」維基媒體基金會產品資深總監米勒(Marshall Miller)在專文寫道,「若造訪維基百科的次數減少,志願者成長與豐富內容的機會將會減少,個人捐款者也會變少。」

儘管生成式 AI 與搜尋引擎導致直接造訪維基百科的流量下降,維基百科的龐大資料對這些 AI 系統卻比以往更有價值。維基百科條目長期以來是許多 AI 模型最常見的訓練資料,Google 及其他平台多年來也挖掘維基百科條目來驅動摘要(Snippets)與知識面板(Knowledge Panels),這些做法都在減損維基百科的流量。

「幾乎所有大型語言模型都以維基百科資料集進行訓練,搜尋引擎和社群平台優先使用維基百科資料來回應使用者問題」,米勒說,人們在網路上到處都能看到由維基百科志願者編輯撰寫的知識,即使人們沒有親自來到維基百科網站,這些由人創造的知識對於線上可靠資訊的傳播更為重要。

今年 5 月,維基媒體基金會觀察到異常升高、疑似人為攻擊的流量,主要來自巴西。這促使基金會展開調查並調整機器人程式偵測系統。基金會運用新邏輯對今年 3 月至 8 月的流量進行分析並重新分類,其中 5、6 月期間異常升高的流量,很大一部分來自為逃避偵測所建構的機器人程式。

「就我們在過去幾個月對資料所做的調整而言,我們觀察到某個地區的流量顯著增加超出預期,而且沒有明確原因。」米勒說,「當我們的工程師與分析師調查這些資料時,發現了一種新的機器人程式行為模式,它被設計成看起來像真人。我們隨即調整了機器人程式偵測系統,並把它重新套用到過去數個月的資料。由於我們的機器人程式偵測隨時間演進,無法做出精確比較,但這次調整顯示真人的頁面瀏覽量下降。」

做出修正後,維基媒體基金會看到維基百科真人的頁面瀏覽量下降,與 2024 年同期相比減少 8% 左右。流量下降反映生成式 AI 與社群平台對人們尋求資訊方式的影響,特別是搜尋引擎直接向使用者提供答案。

「流量下降並不令人意外,搜尋引擎越來越多使用生成式 AI 直接向使用者提供答案,而不是將連結導向我們這樣的網站。」米勒說,「年輕世代越來越常在短影音平台尋找資訊,而不是在開放網路。這種漸進式轉變並非維基百科獨有,許多出版商與內容平台也提出類似轉變,使用者花更多時間在搜尋引擎、AI 聊天機器人及社群平台尋找資訊,同時對平台自身的基礎設施造成壓力。」

維基媒體基金會正在執行政策、制定框架,並且開發新技術能力,確保第三方負責任地取得與重製維基百科內容,並持續強化與搜尋引擎以及其他平台的合作關係。米勒指出,基金會也在努力透過 YouTube、Instagram、TikTok 及 Roblox,把維基百科內容帶給年輕使用者。米勒仍呼籲使用者,應選擇能支持內容創作與內容完整性的上網行為,才能繼續讓整個生態健康發展。

(首圖來源:Unsplash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