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今年 SolarEdge 宣布已在台灣締造了累積併網量超過 1GW 的新紀錄,再再突顯出該公司多年來在台灣工商用屋頂型太陽能系統市場的經營實力與主導地位。挾此市場佳績與氣勢,該公司在「2025 年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盛會上,再度展出包括 TerraMax 330kW/285kW 1500Vdc太陽能變流器、10 kWh 家用儲能及 100kwh CSS-OD 商用/不斷電儲能系統等主力產品,展現出實現光儲充三合一智慧微電網目標的完備產品組合。
自 2018 年進入台灣市場到現在,在歷經 7 年的銳意經營後,SolarEdge 全台 AC 併網量已正式突破 1GW 大關,這是一個新的里程碑。1GW 太陽光電所產生的電力相當於為可提供全台 35 萬戶家庭;一整年的用電量,其約莫占台灣整體太陽光電發電量的 8-9%,因為進入台灣的時間較短,SolarEdge 期許,明年能將占比拉升到 10-15% 的目標。
台灣用電大戶100%採用,8 成營收來自工商用屋頂
工商用屋頂市場裡,舉凡台塑集團、群創光電、中龍鋼鐵(中鋼集團子公司)、東和鋼鐵、燁聯鋼鐵、國瑞汽車(Toyota)、三陽工業、IKEA、及官田鋼鐵等用電大戶,都選擇採用 SolarEdge 屋頂型系統。這是有鑑於太陽能連接器,時有因過熱而發生火災的狀況,但 SolarEdge 解決方案具備早期偵測功能,可於連接器冒煙前就能偵測到溫度過高,並加以終止的能力。正因為如此,特別注重安全性的 SolarEdge,在台灣工商用屋頂市場一直處於獨佔鰲頭的領先地位。
台灣區總經理蔡尚霖指出,目前 SolarEdge 全新 SolarEdge S 系列功率優化器都已具備溫度偵測功能。基本上,這款同時適用於商用與家用住宅屋頂型的產品能在第一時間裡提供自動電壓降低(拜 SafeDC 技術所賜)、電弧故障保護、整合式快速關斷與溫度監控等四大安全功能。再加上 Sense Connect 創新技術的加持,能及時找出接頭/連接器溫度異常事件以及即將發生的電弧威脅,為屋頂型案場提供無與倫比的安全防護。SolarEdge 也因此成功打進了台積電半導體供應鏈。
高低壓兩路出擊!TerraMax 系列同時滿足不同電站建置需求
多年來,SolarEdge 在台灣大型地面型市場也經營得有聲有色,相關成功案例不勝枚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協助在高雄茄萣打造的 2.4 MW 漁電共生系統;全台首座位於嘉義大林的 908kW 農電共生示範案場;屏東枋寮 50MW 大型地面案場;以及與星崴電力在台南七股鹽山攜手完成 77.52MW 併網的大型電站。除了地面型之外,TerraMax 系列也適用於水面型及非屋頂型商用等大型案場應用,預計該系列將會在上述各大領域應用中有新一波的成長。
去年推出全新 TerraMax 系列太陽能變流器(包括高壓版 330kW/690Vac 及低壓版 285kW/600Vac)與 H1300 功率優化器相搭配的大型地面型解決方案,自然也成為 SolarEdge 今年「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上的重頭戲。該方案的最大亮點,莫過於能同時串接 80 片的太陽能模組,比起前一代的解決方案多出 20 片,進而為客戶節省可觀的人工組裝與線材成本。
根據台電《再生能源發電系統併聯技術要點》規定,600V 以上稱之為高壓,以下稱之為低壓。此外,台電並要求,只要採用高壓太陽能變流器就必須搭配更高階的電腦控制式 MCB 斷路開關,但這樣的 MCB 因為皆為國外品牌,因此要價不菲的,徒增電站建置上的成本。雖然市面上的確有價格更親和之 600V 以上的機械式 MCB,但在台灣並未取得認證。
蔡尚霖表示,針對上述狀況,SolarEdge 特別提供 690Vac 高壓版與 600Vac 低壓版的 TerraMax 330kW 與 285kW 太陽能變流器,進而滿足各種不同的電站建置需求。換言之,有成本考量的客戶大可選擇 TerraMax 285kW/600Vac 變流器,如此一來,整個案場的整體成本能夠實現 1kW 節省 5、600 元的效益。目前兩款變流器皆已取得 VPC 認證。

▲ 電站型 1500VDC 直流優化解決方案,適用於地面型、水面型及影農型大洋能。(Source:科技新報)
最實惠的自發自用解決方案,SolarEdge 錶後儲能內建防逆電錶功能
當前躉購費率的逐步下降,使得賣電再也不划算,躉購制度的退場已是遲早的事。也因為如此,從躉購轉而擁抱自發自用,才是今後家庭與企業太陽光電該走的路。想要實現自發自用,唯有搭配儲能系統才能辦到。
看好這股趨勢,SolarEdge 全力聚焦在錶後儲能市場,特別為家用錶後儲能市場推出 10 kWh 家用儲能系統,同時結合太陽能系統,再搭配家用儲能電池(400Vdc)和備用電源系統推出 SolarEdge Home,此套系統可提供全戶式備援供電,在停電時可以及時發揮作用,在台灣颱風地震風險極高的地區,是家中必備的緊急電力設備。
針對工商用錶後儲能市場,該公司推出 CSS-OD 商用儲能系統,該系統由 102.4kWh 電池櫃以及 50kW 雙向電池變流器組成。和家用儲能系統一樣,該系統也能與該公司太陽能系統相搭配。企業若有電力備援需求,可另外再搭配 100kW/250kW CSS-BUI 商用備援介面,達成停電備援的長效型 UPS 功能。
SolarEdge 家用與商用儲能系統皆在今年能源週會場上現身。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在針對用電大戶的錶後商用儲能市場上表現亮麗,今年底前將有 6MWh 並聯運作。
為了推動自發自用,台電普遍實施「防逆送電」機制。然而目前許多國產太陽能及儲能系統本身並不支援「防逆送電」功能,其客戶必須另外加裝第三方廠商的防逆電錶與監控軟體才得以解決,除了防逆電錶與軟體本身的安裝費用外,這些企業還需支付年費來維持這樣的功能。
反觀 SolarEdge 錶後儲能解決方案直接內建了防逆電錶功能,避免電力回送台電,堪稱是最經濟實惠的自發自用方案。根據台灣區總經理蔡尚霖的估算,比起第三方廠商的方案,採用 SolarEdge 方案每年可省下新台幣 20-30 萬的支出成本。

▲ 整合太陽能、儲能及備用電源的智慧能源系統,滿足家庭緊急斷電的用電需求。(Source:科技新報)
運用 SolarEdge CSS-OD,讓區域性微電網遍地開花
台灣電網缺乏韌性,只要有颱風過境就能讓其脆弱的特性曝露無遺。今年 7 月 6 日從嘉義布袋登陸的丹娜絲颱風,是 120 年有氣象紀錄以來第一個從嘉義登陸的颱風,結果造成雲嘉南近 100 萬戶的大停電,部分地區甚至停電長達 2-3 星期。隨即在 8 月 13 日登陸台東太麻里的楊柳颱風,又造成全台逾 31 萬戶停電。隨著氣候變遷問題的加劇,台灣電網一再崩潰的戲碼只會一再上演。
挾著 16-17 級陣風的丹娜絲颱風,在過境期間也重創中南部太陽光電設施,共計超過 13 萬片的太陽能板受損, 但從去年底這幾場風災下來並未給 SolarEdge 的客戶帶來嚴重損害,就以該公司與客戶合建的幾個大型地面及水面案場,包括與寶晶能源在屏東林邊合建的 17M 水面型 33MW 地面型案場、與星崴電力的七股 77.52MW 及星能能源合作在台南烏山頭水庫及高雄鳳山水庫分別建置的 13MW 及 2MW 案場皆安然無恙,一片太陽能板都沒被吹掉,因為 SolarEdge 的客戶都選用品質優良的產品,安全係數都較為提高,在這幾場風災中,免於損失。
台灣區總經理蔡尚霖表示,由於 SolarEdge 的解決方案具備自動旁路功能,即使案場上某片太陽能板遭到擊破,也能無縫地繼續發電。管理人員也能透過管理平台立即找到毀損模組並立即進行更換,降低維運的成本,並提高發電效益。
除了天災外,台灣也經歷過多次大規模區域跳電事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 2017 年的 815 大跳電,2021 至 2022 年間引發 513、517 及 303 大跳電等三次全台性事故。其中,303 大跳電還造成核三廠跳機,讓南台灣的停電狀況雪上加霜。
對此,台灣區總經理蔡尚霖認為,台灣政府應該打破以往死守大電網設計思維的窠臼,全面落實微電網的建置,以滿足各種突發性緊急備援的需求。使用具備類動態 UPS 功能(20ms)的 SolarEdge CSS-OD 中小型商用儲能系統來打造微電網,會是讓區域性微電網遍地開花,進而讓台灣電網韌性獲得脫胎換骨強化的最明智選擇與做法。

▲ 智慧商用儲能系統,彈性及整合能源應用。(Source:科技新報)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首圖圖說:SolarEdge 台灣區總經理蔡尚霖 在 2025 年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 (Energy Taiwan)攤位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