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Elon Musk)旗下 xAI 打造名為「Grokipedia」的線上百科全書上線多日,他表示 Grokipedia 依靠 AI 運作,內容觀點會比維基百科更貼近他本人的右派立場。
Grokipedia 0.1 版本的首頁提供搜尋欄,讓使用者輸入查詢,條目內容現階段沒有任何圖片,只有標題、副標題以及引用來源,使用者可對內容提出編輯建議,而且目前以英文版本為主。相較於維基百科由志願者以公開程序撰寫與編輯的做法,Grokipedia 沒有人工作業,內容由 AI 聊天機器人 Grok 進行事實查核,使用者可對內容提出編輯建議、協助改善 Grokipedia。
Grokipedia 許多條目內容以維基百科為基礎,有些條目底下寫著「內容改編自維基百科 ,採用 CC 姓名標示 – 相同方式分享 4.0 進行授權」。Grokipedia 現階段超過 88 萬條目,而英文維基百科則約 700 萬條目。
馬斯克聲稱這款由 AI 驅動的線上百科全書是「對人類文明極為重要的事」,構想是由川普政府 AI 與加密貨幣負責人大衛·薩克斯(David Sacks)提議,馬斯克為此籌備一個月。
馬斯克經常批評維基百科,認為維基百科經常引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全美公共廣播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NPR)等報導,條目內容存在偏見。為此,Grokipedia 內容明顯貼近右派論述。
The goal of Grok and https://t.co/op5s4ZikGJ is the truth, the whole truth and nothing but the truth.
We will never be perfect, but we shall nonetheless strive towards that goal. https://t.co/j8bJf7c4Hl
— Elon Musk (@elonmusk) October 28, 2025
▲ 馬斯克強調,Grok 和 Grokipedia.com 的目標是真相、全部的真相,別無其他。
外媒測試後注意到,Grokipedia 與維基百科比較有其自身優勢,特別在於那些維基百科上被冷落、內容零碎或參差不齊的條目,在 Grokipedia 能藉 AI 技術爬梳資料來源,有條理地整理條目內容,但內容真實性可能要進一步查證,涉及種族、性別、DEI(Diversity 多元、Equity 平等、Inclusion 共融的縮寫)等議題恐怕也有偏頗。
比方說,某些不被重視的維基百科條目,每年可能只有志願者為條目內容添加一句話,還有條目內容架構混亂、缺乏連貫性,或者微小細節和重大事件同樣都被放大等等,Grokipedia 的版本有機會補足維基百科的不足。
Grokipedia 現階段不夠完美,但它提供一種具體做法,即 AI 如何能在條目寫作、內容補充面向協助改善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所屬的維基媒體基金會(Wikimedia Foundation)共同創辦人威爾斯(Jimmy Wales)最近在外媒 NPR 的 Open to Debate 節目受訪,他表示不反對 AI 為維基百科提供幫助。他舉例提到,當編輯發現某頁需要改進,便請 AI 從該頁已列出的來源找出其他相關事實,然後由編輯本人核實並加入條目,這樣的做法合理又有人工審核來支持。
- Elon Musk’s Grokipedia launches with AI-cloned pages from Wikipedia
 - Elon Musk’s AI-powered Wikipedia competitor goes live after a rocky launch
 - I tried Grokipedia and I think it beats Wikipedia — in some cases. (Citation needed.)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