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網路有消息指稱,台灣國內外海纜同時有 6 條被割斷的消息,數位發展部今日澄清,目前實際待修復的海纜共有 3 條,並無傳聞中的 6 條遭破壞情形,整體通訊服務仍維持正常。
數發部指出,截至 11 月 4 日,台灣共有 3 條海纜待修復,其中包含 1 條國內海纜「臺馬二號」,以及 2 條國際海纜「EAC1」與「TSE-1」(位於 24 海浬外海域)。另有「APG」、「APCN2」、「SJC2」等 3 條國際海纜正進行計畫性維修。
目前這 3 條待修海纜均已透過替代備援路由維持運作,整體通訊服務未受實質影響,僅在網路尖峰時段,部分用戶可能會感受到輕微延遲。
針對外界關注的海纜中斷原因,數發部說明,依近 5 年通報資料顯示,約八成事故屬人為因素,包括船錨勾損、漁撈作業與抽砂船施工等;其餘二成則與自然老化或地震等天然因素有關。
為強化台灣通訊韌性,數發部已從「事前偵測預警」、「事中即時應變」及「事後加速修復」三個方向進行部署,並秉持「備援再備援」原則,持續布建非同步衛星通訊站點、補助電信業者擴充微波容量與增設海纜路由,以確保政府與民眾的日常通訊不中斷。
數發部強調,目前各主要海纜皆有備援機制,民眾無須過度擔憂,並呼籲勿輕信或轉傳未經查證的網路訊息。官方最新修復與維運資訊,將持續於數位發展部網站及社群平台公布。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