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星巴克原本希望以一款 29.95 美元的「Bearista Cold Cup」為節慶帶來溫馨氣氛,這款 20 盎司、戴著帽子形狀杯蓋的泰迪熊造型冷飲杯於 11 月 6 日開售後,短短幾小時即售罄,引發全美排隊、爭搶與轉售狂潮,最終星巴克不得不公開道歉。
儘管星巴克宣稱已向全美門市配送了創紀錄的貨量,但部分店面僅獲一至兩個。市場供需失衡,加上社群媒體的病毒式傳播,使Bearista杯迅速成為新一輪「收藏熱潮」。短短數日內,該杯在eBay和Mercari等電商平台被炒至150至1,000美元不等,成功複製了史丹利保溫杯與星巴克紅杯日的「炒作經濟」模式。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這場事件凸顯了星巴克近年在商業模式上的轉變。面對疫情後的營運壓力與消費者習慣變化,品牌逐步從「第三空間」體驗,轉向以限量周邊、會員集點與品牌合作為核心的「情感經濟」策略。這種以稀缺性驅動的銷售模式雖能瞬間引起話題,但也加劇品牌與顧客間的信任摩擦。
星巴克執行長布萊恩·尼科爾(Brian Niccol)推行的「回歸星巴克」計畫,旨在恢復品牌穩定形象。最新財報顯示,全球同店銷售成長1%,營收增長5%至96億美元,但獲利仍疲軟,並伴隨裁員與門市收縮。如今,Bearista事件再次暴露出星巴克在品牌熱度與營運韌性間的兩難。
從商業角度來看,Bearista風波不僅是一次公關危機,更揭露後疫情時代零售品牌的普遍困境。星巴克能否將這股熱度轉化為長期營收,而非短期的收藏泡沫,將決定其能否完成品牌復興。
- The Bearista Cold Cup was meant to spread holiday cheer. Instead, it sold out in hours, sparked fights, and turned a $30 cup into a speculative asset
- Starbucks Speaks Out Following Frenzy of Bearista Cold Cups, Apologizes ‘for the Disappointment’ Among Fa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