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包裝的替代方案,或許即將誕生在真菌世界裡。緬因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將雲芝(Trametes versicolor)菌絲體與纖維素奈米纖維(Cellulose Nanofiber)結合,可製成一種天然且具防水、防油等功能的塗層材料,有望取代一次性塑膠食品包裝與紙杯塗層。
研究團隊以「利用自然界的智慧解決塑膠污染」為目標,嘗試開發安全且具生物相容性的環保塗層。雲芝是一種生長於木材的真菌,其菌絲體結構緊密且具天然防水特性。當菌絲體與造紙常用的纖維素奈米纖維混合後,形成的塗層不僅能防水,還能隔絕氧氣、油脂與溶劑滲透。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將真菌與木纖維混合物塗抹於紙張、布料與木板表面後,經過一天烘乾與三天培養,生成一層類似油漆厚度的防水膜。測試顯示,水滴與油類在表面會形成凝珠狀,難以滲透,展現出穩定的防護能力。
▲ 使用真菌與纖維素奈米纖維製作的塗層材料,水滴在這些材料上形成水珠。由上到下分別為紙張、牛仔布和聚酯氈。(Source:ACS)
這種生物塗層不僅能應用於食品包裝,還有望延伸至建築與材料科學領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曾以秀珍菇與竹子製成生物瓷磚,可調節室內溫度;英國新堡大學則研發以菌絲體為基礎的「菌絲混凝土」,做為新一代永續建材。顯示將真菌運用於材料的技術,正逐步從實驗室走向產業應用。
研究成果已刊載於《Langmuir》期刊。
- An edible fungus could make paper, fabric liquid-proof
- Turkey tail mushroom provides alternative to single-use plastic wrap
- “Elephant skin" mycelium tiles keep buildings chilled – and look cool, too
- Fungus-based “mycocrete" may find use in more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首圖來源:Jensbn, CC BY-SA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