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負責 AI 基礎建設的主管告訴員工,Google 必須每 6 個月將服務能力翻倍,才能滿足市場對 AI 服務的需求。
根據外媒 CNBC 報導,Google Cloud 人工智慧和基礎建設副總裁兼總經理瓦赫達特(Amin Vahdat)在 6 日一場全體員工會議進行「AI 基礎建設」主題簡報,其中一張關於「AI 運算需求」的投影片指出「現在我們必須每 6 個月翻一倍⋯⋯接下來 4~5 年內達到 1,000 倍。」
「AI 基礎建設的競爭是 AI 競賽中最關鍵,也是最昂貴的部分。」瓦赫達特表示,「Google 的任務是建置這些基礎建設,但不一定要在支出上超越競爭對手。」Google 真正的目標將是提供一個比其他地方「更可靠、性能更好、擴展性更強」的基礎建設。
除基礎建設外,瓦赫達特談到 Google 還要透過更有效率的模型和客製化晶片來強化服務能力。Google Cloud 月初宣布,專為 AI 運算量身打造的第七代 Ironwood TPU 將全面供應客戶使用。Google DeepMind 則在 AI 研究和模型開發擁有巨大優勢,結合 TPU 加速器發揮效益。
瓦赫達特表示,Google 需要「能夠在成本基本相同、甚至越來越高的前提下,提供提升 1,000 倍的運算、儲存及網路能力」他強調這並不容易,但透過協作和共同設計,將能實現目標。
2026 年依舊充滿挑戰
這場會議剛好在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公布優於預期的第三季財報、並且二度上修今年資本支出至 910~930 億美元之後,執行長皮查伊(Sundar Pichai)和財務長阿什肯納茲(Anat Ashkenazi)也在同場會議回答員工的提問。值得一提的是,同為超大規模雲端服務商的微軟、亞馬遜及 Meta 也提高資本支出預測,包括 Alphabet 在內 4 家公司今年資本支出合計超過 3,800 億美元。
皮查伊在會議上告訴員工,2026 年將是充滿挑戰的一年,他提到 AI 領域的競爭以及滿足雲端和運算需求的壓力,但認為 Google 處於有利位置。
當有員工提問「在 AI 領域湧入大量投資,市場也開始討論 AI 泡沫化的問題。如果 AI 市場未如預期般成熟,我們如何確保長期的永續性和獲利能力?」皮查伊承認這些擔憂確實存在,大家都在討論這些話題。
皮查伊重申過去曾提出的一個觀點,即是不積極投資的風險很高,並強調 Google Cloud 業務穩健成長,「我其實認為,儘管雲端運算的數據非常出色,如果我們擁有更多運算資源,這些數據會更好。」
Google 持續與其他公司競爭,尤其是對 OpenAI,力求將最先進的 AI 工具盡可能交到更多人手中。皮查伊表示產能供應成為瓶頸,並以上個月升級的影像生成工具 Veo 為例,「如果我們能在 Gemini 應用程式把 Veo 提供給更多人,我想我們會獲得更多用戶,但我們就是做不到,因為運算資源有限。」
這場會議中,Google 高層坦承競爭、成本及產能瓶頸交織成前所未有的壓力,但也展現出面對未來的決心,從雲端基礎建設、自研晶片、模型開發和效率提升的整體布局,Google 以更務實的步調推動 AI 發展和擴張。
(首圖來源:Google Cloud Blo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