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利普強攻太陽能 EPC,以強電整合打造跨場域工程能力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25 日 16:45 | 分類 太陽能 , 能源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海利普強攻太陽能 EPC,以強電整合打造跨場域工程能力

太陽能 IPO 新生力軍再添一軍,將於星期四(27 日)興櫃掛牌的海利普,執行長李慧平今日指出,台灣在能源轉型下對太陽能的需求將持續攀升。依政府規劃,2030 年離岸風電與太陽能累積裝置量需達 44GW,2035 年將提升至 60GW,2050 年再生能源總發電量占比需達 60%,推升太陽能市場至 2050 年上看 80GW 的規模。

他強調,在此背景下,公司近年專注擴大太陽能 EPC 能力,目前已完成建置超過 230MW、等同 4 萬戶家庭的年度用電量,並在嘉義、台南及屏東的新工廠將超過 300MW 總容量。

執行長李慧平表示,海利普早期以開發案場為主,近年轉型專注 EPC 工程,憑藉母公司泓筌科技在電力系統上的深厚技術基礎,成功在多種場域累積經驗,包括地面型、水面型、工商屋頂以及漁電共生等案場。其中特色最鮮明的是水面型,採用具備高承載能力的 ERC 發泡浮體,能在高風載、強腐蝕的沿海環境下維持結構穩定。

公司目前綠電總發電量達 2.25 億度,累積減碳量超過 10 萬公噸二氧化碳,共營運八座自持發電廠。李慧平指出,近期外界關注的環評流程對整體案場進度影響有限。綠電整體市場需求依舊強勁,公司訂單能見度也已延伸至 2028 年。

海利普同步宣布啟動海外市場布局,預計在 2025 年下半年與兩家美國合作夥伴簽訂 MOU,將以台商與國際能源業者為主要客群,提供中小型太陽能與屋頂型工程整合服務,並鎖定 AI 資料中心需求快速成長的州別。李慧平表示,美國在地製造趨勢與 AI 用電擴張,使綠電成為企業佈建據點的必要條件,海利普將藉此切入國際能源供應鏈。

此外,公司也將多元發展無人機巡檢、AI 維運管理、綠電平台以及高密度太陽能等新技術,以提升案場效率並擴大能源管理服務範圍。李慧平強調,海利普將持續結合工程能力與強電技術,打造跨場域、跨國界的綠能整合平台,迎接再生能源加速擴張的長期趨勢。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