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Bloomberg)24 日刊出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高等國際研究學院(Johns Hopkins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季辛吉傑出教授(Henry Kissinger Distinguished Professor)白蘭斯(Hal Brands)專欄,以「台灣已走到臨界點」為題,指出北京對台加壓、美國可靠性受質疑之際,幾個月內可能是決定台灣未來的關鍵時期。
白蘭斯同時也是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的資深研究員。白蘭斯最近走訪台灣,與政府官員、政治人物和分析人士交流,他認為美台關係正處於關鍵轉折點,美台關係可能更為持久牢固,也可能出現破壞性的危機,結果受一系列複雜的因素交織影響,包括貿易、國防支出和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中國的談判。這些因素威脅美台關係穩定,北京也加強破壞台灣穩定。若華盛頓和台北希望避免局勢急轉直下,最終危及台灣生存和美國戰略地位,這幾個月至關重要。
白蘭斯特別指出,儘管美國人現在提起台灣,多半想到的是成功的民主典範和半導體超級大國,但台灣的重要性,本質上在於地緣戰略意義。
台灣位於東亞兩大內海之間,北鄰東海,南接南海,控制通往中國漫長且經濟價值極高的海岸線的通道。另外,台灣也位於北起日本、南至印尼的第一島鏈的中心。友好國家的手中,台灣可以連接一系列限制中國海上力量的島礁;但在中國手中,則可威脅菲律賓和日本,並破壞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安全體系。
對北京而言,台灣牽涉的不只歷史政治問題,更是控制中國近海重要海域,並向更廣闊的公海擴張的關鍵。中國分析家就指出,美國支持的台灣,就像「扼住巨龍脖子的鎖」。北京已制定多管齊下的策略來削弱台灣。
中國以軍事威嚇、外交封鎖、網路攻擊、假訊息戰和政治滲透等多管齊下的方式,實施「蟒蛇戰略」,旨在逐步收緊,迫使台灣屈服。中國也擴張與現代化軍隊,準備必要時動用武力控制台灣。
川普第一任期中對中國採取強硬政策,美軍重點從打擊中東地區的恐怖分子和叛亂分子,轉向太平洋地區對抗中國侵略。然而第二任期,對盟友與敵人一視同仁發起關稅戰,加劇台灣對美國挺台、援台決心的質疑。
白蘭斯分析,台灣政治局勢也有問題。島上體制可能過於分裂、過於兩極化,造成當前政治氛圍惡劣,朝野攻防激烈。民進黨政府力圖強化國防、提升國防開支的預算案遭在野黨杯葛,而賴清德總統對中表述語氣強硬,也引發部分美國官員擔心推動緊張情勢升溫。
台灣島內不乏北京支持者,削弱台灣的外交立場。白蘭斯分析,如果擴大國防支出的特別預算案陷入僵局或被立法機關大幅削減,將使美國認為不應在台灣不自衛下還提供保護的批評者,以及只想找個理由拋棄台灣的人更有底氣。這也會加深華盛頓的印象,認為台灣兩大政黨之一對國家安全不夠重視。如果國民黨2028年重新贏得總統大選,更會造成對台灣極為不利的外交局面。
但白蘭斯認為,美國的新孤立主義成員,擔憂台海衝突可能將美國拖入不必要的戰爭,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因為台灣是科技供應鏈和第一島鏈的樞紐,連接著美國在西太平洋聯盟體系的南北兩部分;維持台海和平,就是維持有利於華盛頓及民主盟友的權力平衡,因此,美台關係穩固,是世界最重要區域安全的基石。
(本文由 中央廣播電台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