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海軍近日宣布,喬治布希號航艦已完成了 MQ-25 刺鰩無人機的專用控制室改裝,成為首艘具有這項裝備的航空母艦。
美國海軍從 2006 年就開始航空母艦無人機的研究工作,原本是希望開發出高度匿蹤的打擊機,但 2012 年後改變主意,將無人機目標放在偵查能力,以應付中東反恐戰。直到 2016 年,海軍才決定製造和 F/A-18 差不多大小的空中加油機,並具備一定程度偵察和打擊能力。
研發過程,波音、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與諾斯洛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三家公司都提出設計,但由於海軍最後決定要以空中加油任務為主,因此強調匿蹤性的洛馬和諾格公司就因成本過高退出,由波音公司 MQ-25 得標。
海軍對於 MQ-25 要求是至少能輸送 14,000 磅(約 6,350 公升)的航空燃料,最好是能達到 16,000 磅(7,257 公升)以上,作業半徑能達到 926 公里,除了可延長航空母艦戰機聯隊的作戰半徑外,也能減少 F/A-18E/F 擔任加油機的任務需求。
▲ 喬治布希號上採用華碩顯示器產品的 MQ-25 無人機控制室。(Source:U.S. Navy)
在成功完成 F/A-18 的空中加油以及航艦起降測試後,美國海軍近日公布,已在喬治布希號(USS George H.W. Bush)上完成 MQ-25 專用的控制中心,並將成為海上測試主要平台。
不過自從波音於 2018 年得標後,整個 MQ-25 計畫便陷入了延宕和成本超支問題,因此預計將要到 2026 年才能正式服役。
(首圖來源:U.S. Nav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