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慧(AI)亡者機器人(AI deadbots)迅速崛起,廣泛用於法律、社會運動及商業領域。這些數位復活不僅可推動槍枝改革,還可能成為商業化工具,造成倫理和經濟挑戰。
NPR報導,AI亡者機器人是過世者的AI化身,因生成式AI進步也不斷演變。2018年美國Parkland槍擊事件,死亡學生Joaquin Oliver的AI化身曾接受採訪,並推動槍枝改革。
2024年2月,March For Our Lives和Change the Ref發起「The Shotline」新運動,支持槍枝改革人士能以自動語音信件與運動代表通信,內含因槍枝暴力喪生者的AI生成語音。
劍橋大學未來智慧中心研究員Katarzyna Nowaczyk-Basińska 4月接受《科學美國人》訪問時表示,生成式AI結合大量個人資料和AI,創造出所謂「數位不朽」,即能生物死亡後長期使用的虛擬自我。這項新技術正在改變我們對死亡的體驗。
專家一致認為,這現象需要更多討論和倫理框架,幫助大眾理解新現象。Nowaczyk-Basińska指出,AI公司對利用人們悲傷獲利毫不避諱。
除了倫理問題,還涉及經濟利益。NPR報導,「數位來世產業」十年內將快速增長,涵蓋從AI亡者機器人創建到已故者預約通訊等。商業化增長,此技術甚至可能用於廣告,想像已故名人可拍新廣告銷售商品。林登伍德大學AI研究員James Hutson表示「這當然可以商業化」。
顯然,AI亡者機器人不會消失,且快速增長的生成式AI領域,又是新倫理問題。
- What’s an ‘AI deadbot?’
- AI ‘resurrections’ raise ethical issues, prolong grief, say Catholic experts.
- Digital Resurrection: The Legal and Ethical Implications of AI Recreating the Dead in Nigeria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