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海軍近日公布,將和北約 10 個盟國共同開發新型艦射防空飛彈,取代現役的 RIM-162 進化型海麻雀系統。
美國空軍在 1958 年採用雷神開發的 AIM-7 麻雀空對空飛彈(Sparrow)後,在 1976 年海軍版本的 RIM-7 也開始服役,而當飛彈主動導引技術成熟後,雷神和美國海軍在 1990 年代開始開發主動導引版本的海麻雀系統,並在 2004 年推出 RIM-162 進化型海麻雀飛彈(Evolved Sea Sparrow Missile,ESSM)。
RIM-162 飛彈重量 280 公斤,彈頭重 39 公斤,彈長 3.66 公尺、直徑 25.4 公分、飛行極速超過 4 馬赫,最大射程 50 公里,可由美軍所有類型發射器搭載發射,包括 MK29 發射箱、MK41、MK48 和 MK57 垂直發射系統等。
最新版本的的 RIM-162 Block 2 雖然在 2020 年剛進入服役階段,但美國和北約盟國已開始進行名為「次型重大變更」飛彈系統(Next Significat Variant missile system,NSV)。
ESSM 目前除了美國外,還有另外 17 國海軍也有使用,其中北約在 1968 年開發海麻雀系統時,由美國帶頭成立了「北約海麻雀計畫辦公室」(NATO Seasparrow Project Office,NSPO),這個集團由美國、澳洲、丹麥、德國、希臘、荷蘭、挪威、加拿大、西班牙、葡萄牙和土耳其組成,而這 11 國也將成為 NSV 計畫的主要開發國家。
NSPO 表示,為了減少多國開發過程的複雜程度,NSV 計劃將高度依賴數位工程和模型化基礎設計系統工程(Model-based Design System Engineering,MDSE)。
雖然目前 NSV 的相關性能指標還未訂下,但基本要求是必須具備多模組尋標系統,包括紅外線導引(IIR),以強化新飛彈對於電子干擾的抵抗能力,且射程要比現役 ESSM Block 2 多出 1.5 倍以上。
(首圖來源:U.S. Navy photo by Mass Communication Specialist Seaman Matthew J. Haran,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