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蘋果最新 iPhone 17 系列即將於 9 月 9 日登場,市場焦點從規格亮點逐步轉向價格策略。外界預期,蘋果今年可能採取隱性漲價手法,透過刪除 Pro 系列的入門版本,迫使消費者以更高價格購買具較大儲存容量的機種,成為潛在的漲價訊號。
據《CNBC》引述分析師指出,雖然蘋果執行長庫克過去數月積極化解川普政府祭出的關稅壓力,並成功爭取部分晶片與智慧型手機關稅豁免,但關稅成本仍持續侵蝕獲利。蘋果在今年 6 月季度支出約 8 億美元於關稅,並警告本季可能增加至 11 億美元。歷經多季自行吸收成本後,蘋果或將藉由產品組合調整,把壓力轉嫁給消費者。
摩根大通分析師預測,蘋果不會直接調漲所有機型售價,而是鎖定 Pro 系列進行策略性變動。他們認為,蘋果將取消 128GB 的 Pro 入門款,讓消費者被迫從 1099 美元起跳的 256GB 版本開始選購,藉此提升平均銷售單價(ASP)。這與去年 Pro Max 調漲的方式如出一轍,透過刪除低階容量機型來實現價格上移。
事實上,蘋果對硬體產品的定價策略一向謹慎。自 2017 年 iPhone X 問世以來,小尺寸 Pro 機型始終維持 999 美元未變。但在部分機種上,蘋果已多次透過機型調整進行變相漲價,例如 2020 年將入門款價格從 699 美元提升至 829 美元;2022 年則以 899 美元的 Plus 取代 699 美元的 Mini。
市場普遍認為,今年 iPhone 17 系列依然會維持四款產品配置,但有望以一款纖薄新機取代銷售不振的 Plus。分析師估計,這款新機將維持 899 美元的價位,但電池續航或因機身輕薄而有所取捨。相較之下,Pro 系列的「刪除入門版」動作則更具價格策略意涵。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平均售價持續拉升。IDC 數據顯示,近年來智慧型手機零組件如相機模組與處理器的價格不斷上漲,蘋果也逐步將產品組合推向高階市場。高盛分析師強調,蘋果產品定價的重心正偏向中高價位帶,結合今年的產品策略,平均售價將有望再創新高。
雖然外界關注價格可能上調,庫克在 5 月財報會議上僅回應「沒有任何宣布」,並強調營運團隊在供應鏈與庫存管理上表現出色。不過,分析師認為,蘋果在面對關稅與零組件成本壓力時,選擇不直接漲價,而是透過調整產品規格來隱性提高售價,既能維持高階品牌形象,也能避免引發消費者的價格反感。
隨著發表日逼近,外界將關注 iPhone 17 Pro 是否如預期取消入門容量版,此舉不僅攸關消費者實際購機成本,也將影響蘋果本季營收與毛利表現。若預測成真,蘋果的定價策略將再度展現其精準拿捏市場需求與品牌溢價的能力。
(首圖來源: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