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電力需求飆升!美國資料中心 2035 年用電翻倍,核能成救命稻草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18 日 11: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核能 , 能源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AI 電力需求飆升!美國資料中心 2035 年用電翻倍,核能成救命稻草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迅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不斷攀升,核能被視為解決能源危機的關鍵選擇。根據 Deloitte 與 BloombergNEF 的預測,到 2035 年,美國的資料中心電力需求將超過當前年份的兩倍,需求高達 78 至 123 GW,占美國總電力需求約 8.6%。這一情況促使業界重新評估核能在未來能源供應中的角色。

核能長期以來被視為清潔能源的「安靜競爭者」,如今被認為是支撐AI革命的基石。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s)和新型燃料技術的發展,為核能的應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NANO Nuclear Energy Inc.的首席執行長詹姆斯·沃克(James Walker)指出,核能的穩定性對於需要極高可靠性的資料中心來說,是一項無可比擬的資產。

與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相比,核能的容量因子通常在90%-95%之間,而天然氣的容量因子僅為60%。這意味著核能能夠提供更穩定的電力供應,特別是在資料中心這樣的高需求環境中,任何短暫的停機都可能造成數十億美元的損失。

然而,核能的發展並非沒有挑戰。儘管小型模組化反應爐具有巨大的潛力,但由於監管困難和歷史上的安全顧慮,這些技術仍需克服多重障礙。此外,核電廠對於濃縮鈾的依賴使得美國的供應鏈變得脆弱,約40%的全球鈾濃縮能力掌握在俄羅斯手中,這使得美國的核能未來面臨地緣政治風險。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LIS Technologies的首席執行長傑伊·努(Jay Nu)正在開發美國唯一的雷射鈾濃縮專利技術,這一新技術有望將鈾的濃縮成本降低75%。美國能源部已經注意到這項技術,並在2024年12月選擇LIS Technologies參與一項34億美元的計畫,以擴大鈾濃縮能力。

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如亞馬遜、微軟和Google等已經開始探索與核能的合作,這不僅是出於可持續發展的考量,更是對於AI增長的最大限制──電力供應的實際回應。沃克和努的觀點強調了在AI時代擴大核能的兩個關鍵環節:一是將反應爐部署到需求地點,二是確保鈾的供應鏈穩定。

隨著全球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預計在未來五年內翻倍,美國的能源策略可能需要依賴核能的發展,以應對即將到來的能源挑戰。

(首圖來源:Flickr/Free Public Domain Illustrations by rawpixel CC BY 2.0)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