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看新台幣穩定幣,對國內支付體系影響有限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22 日 14:15 | 分類 國際金融 , 數位貨幣 , 金融政策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央行看新台幣穩定幣,對國內支付體系影響有限

美國政府推動「天才法案」,讓穩定幣成為今年最熱門的財經話題之一。中央銀行特別以報告討論穩定幣,認為即便發行新台幣穩定幣,對國內支付體系、貨幣供給影響均有限,不會干擾台灣貨幣政策傳遞機制。

美國通過天才法案,加速穩定幣發展,在金融圈掀起討論熱潮,聚焦穩定幣將對貨幣、金融市場帶來的影響。

央行報告指出,隨著全球虛擬資產市值快速成長,投資人對虛擬市場中交易媒介的穩定性需求增強,使用比特幣交易將承受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使用法幣交易則受限於傳統金融監管,因而2014年開始,市場逐步發展價值與法幣掛鉤的穩定幣。

穩定幣是虛擬資產的一種,兼具支付功能及區塊鏈技術的優勢,目前已成為虛擬世界的主要交易媒介,透過穩定幣所進行的虛擬資產交易占比逾8成。

主要國家對穩定幣的監管做法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為直接訂定穩定幣專法,如美國、香港;另一種是訂定虛擬資產專法,其中包括穩定幣相關規範,如歐盟、台灣。

央行指出,台灣對穩定幣的監管做法類似歐盟,也就是研擬「虛擬資產服務法」做為虛擬資產的管理專法,其中包括穩定幣的規範。

台灣對穩定幣的規範內容,與美國、歐盟等先進國家相似,主要包括發行許可、發行人資格、資產隔離、準備資產管理(例如準備資產組成項目及需經公正第三方審計等)、禁止付息及資訊揭露等規定。

外界關注,台灣是否可能出現新台幣穩定幣,金融相關主管機關又如何看待。央行表示,新台幣穩定幣性質,類似台灣的電子支付代幣化。

央行說明,穩定幣發行涉及向不特定大眾吸收資金,與現行電子支付的儲值款項來自不特定大眾所繳存資金的做法類似,且均做為支付用途。

另外,穩定幣利用區塊鏈等技術所發行,性質類似台灣的悠遊卡、一卡通等電子支付的代幣化;不過,央行指出,穩定幣可在虛擬市場做為交易媒介,但悠遊卡、一卡通等電子支付尚無此項功能。

央行表示,若以新台幣穩定幣做為支付工具,對國內現行支付體系影響有限。因為目前虛擬市場以新台幣計價的虛擬資產不多,發行新台幣穩定幣做為新台幣計價虛擬資產的交易媒介,需求不大。

央行並指出,台灣支付體系相當完整,已有信用卡、金融卡、銀行存款及電子支付等多元支付工具,並提供即時支付、收費低等便捷的支付服務,新台幣穩定幣做為支付工具對國內支付體系影響應有限。

至於對國內貨幣供給與貨幣政策傳遞機制的影響,央行認為,發行新台幣穩定幣,應該只會造成市場資金重新分配,對台灣廣義貨幣總計數(M2)與銀行信用創造影響不大;即便發行新台幣穩定幣,也不會干擾台灣貨幣政策傳遞機制。

未來台灣是否發行穩定幣,央行表示,金管會會洽商央行意見,央行也將與金管會共同訂定相關子法規定。

(作者:潘姿羽;首圖來源:Unsplash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