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爾街資深人士、全球宏觀另類投資公司 Phinance Technologies 創辦人 Ed Dowd 對美聯儲即將迎來「恐慌性降息週期」的警告,類似 2007 年金融危機期間的情況。Ed Dowd 預測全球經濟將陷入深度衰退,建議投資者持有黃金和房地產等傳統避險資產,而非加密貨幣。
黃金價格持續屢創新高,目前現貨價格已突破3,700美元,期貨價格也突破3,600美元歷史高點。這一波漲勢主要由多重因素驅動:美聯儲降息預期持續升溫,實質利率走低加強了黃金的吸引力,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引發避險需求,以及全球央行持續增持黃金作為外匯儲備分散風險。此外,川普政府實施的關稅政策、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通膨壓力持續以及對美元信任下降,也成為價格上漲的重要推手。
筆者認為,雖然黃金的基本面與資金面皆支持價格持續高漲,但短期過度擁擠的資金湧入也意味著波動風險可能加大。未來一旦降息速度不如市場預期,或是地緣政治風險緩解,黃金很可能面臨獲利了結的回調壓力。
不動產「避險」體現在長期價值
土地與不動產因具備實體價值和可產生穩定租金收入的特性,是另一主要避險資產。它被視為長期抗通膨的可靠工具,尤其在經濟不穩定期間,仍能保持資產價值和現金流。在高利率逐步回落、資金成本下降的背景下,不動產有望重新獲得資金青睞。但須注意的是,不動產不像黃金能快速進出市場,其「避險」更多體現在長期價值與現金流上。
加密貨幣如比特幣被稱為「數位黃金」,但其避險屬性飽受質疑。比特幣雖然短期內難以真正成為「避險資產」,但它代表了新世代投資人對於「去中心化」與「抗通膨」的一種信仰。若未來各國監管更明確、加密金融基礎設施更完善,比特幣或許能逐漸具備一定的資產配置價值。但就目前來看,它更適合做為高風險投資組合中的少部分比率,而非核心避險工具。
比特幣逐步擁有更強的抗通膨定位
2025年避險資產根據現實表現分析,黃金依然穩居避險資產首位,憑藉其歷史悠久的穩定避險功能、強流動性和全球央行持續增持,被視為抗通膨及金融市場不確定性的首選。土地與不動產則是具有實體價值和穩定租金收入的資產,長期展現良好的抗通膨能力和資產保值功能,尤其在經濟不穩定期間成為重要避險標的。加密幣的避險屬性大幅折扣,因市場波動劇烈、監管風險及流動性不足,更多被視為高風險投機工具,缺乏穩定的避險效果。
仔細審視,黃金在價格屢創新高後,也潛藏短線回調壓力。不動產的優勢在於長期價值與現金流,但當前政策干預與全球經濟結構轉型,讓市場出現明顯分化。至於加密幣,它暫時難以真正成為避險資產,未來若監管框架趨於清晰、加密金融基礎設施更成熟,比特幣等或許能逐步擁有更強的抗通膨定位。
降息預期提升了不動產市場的吸引力
此外,聯準會(Fed)開啟降息週期對避險資產市場有顯著影響,尤其帶動黃金及不動產市場資金流入。短期來看,市場普遍預期Fed年內連續降息,降息將壓低實質利率,提升黃金的吸引力,使金價大概率維持易漲難跌的走勢。同時,降息預期提升了不動產市場的吸引力,促使資金優先流入這類實體資產市場。
整體而言,避險資產更重視安全性和穩定性,黃金的領先地位依舊穩固,而土地不動產則因實體價值受青睞,加密貨幣則屬風險較高的多元化選擇。面對市場波動,投資者應謹慎布局、控制風險,靈活調整資產配置來應對。
- Gold hits fresh record high as investors eye further rate cuts
- Gold surpasses $3,700 for the first time, analysts say it could hit $5000 in 2026 – should you buy now or wait?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