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科學家最新報告,具抗藥性的「惡夢細菌」感染率 2019~2023 年上升近 70%。
主要是由帶所謂「NDM基因」細菌導致。22日發表於《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研究,這類細菌因抗藥性極強很難治療,僅兩種抗生素有效,且價格昂貴,需靜脈注射施用。
CDC研究人員表示,過去帶NDM基因的細菌視為罕見病例,通常與曾在海外就醫的病患有關。儘管目前總數相對較低,美國境內病例數近年激增逾五倍。
美國艾莫瑞大學(Emory University)感染疾病專家魏斯(David Weiss)信件表示:「美國NDM細菌增加是重大威脅,令人非常擔憂。」CDC的科學家也指出,許多人可能是未檢出的帶原者,可能導致細菌於社區傳播。
報告作者之一、CDC華特斯(Dr. Maroya Walters)表示,這點將來可能會於全美醫生診間顯現,例如視為常見、易治癒的感染,如泌尿道感染等等,會演變成難根治的慢性病。
抗藥性是指細菌、真菌等病原體獲得抵抗抗生素藥效的能力。抗藥性攀升主因之一是抗生素濫用。近年CDC持續關注對多種抗生素具抗藥性的「惡夢細菌」,包括耐碳青黴烯類抗生素細菌(carbapenem-resistant bacteria)。碳青黴烯類抗生素通常是治療嚴重感染的「最後手段」抗生素。
研究員此次數據來自29個有檢測耐碳青黴烯類抗生素細菌與通報的州。2023年,這些州共通報4,341例耐碳青黴烯類抗生素細菌感染病例,1,831例為NDM基因型細菌,但研究員並未說明有多少患者死亡。
研究作者指出,耐碳青黴烯類抗生素細菌感染的發生率,從2019年每十萬人不到兩例,增加至2023年每十萬人超過三例,增幅達69%。但帶NDM基因的病例發生率,從約每十萬人0.25例上升到1.35例,增幅高達460%。
未參與研究的專家表示,這波上升可能與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有關。華盛頓大學研究員柏南(Dr. Jason Burnham)信件說:「我們知道疫情期間抗生素用量大幅增加,很可能反映至抗藥性上升趨勢。」
(編譯:鄭詩韻;首圖為示意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