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五天內注資 1,250 億美元,穩定銀行體系防範流動性危機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07 日 12:30 | 分類 國際金融 , 財經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聯準會五天內注資 1,250 億美元,穩定銀行體系防範流動性危機

聯準會(Fed)近期在未公開大規模宣告的情況下,於五天內向銀行體系注入高達 1,250 億美元,規模是 2020 年新冠危機以來最大。僅在 10 月 31 日當天,聯準會便透過隔夜回購協議操作投放 294 億美元資金,讓銀行以美國國債換取現金,緩解日益緊張的資金壓力。

外媒《經濟時報》(The Economic Times)報導,目前,美國銀行儲備金已降至約2.8兆美元,為四年新低。分析指出,這次行動屬於「隱性寬鬆」,目的在於防止金融體系出現短期流動性斷層,特別是協助面臨融資成本上升的小型銀行。市場解讀,儘管聯準會主席鮑爾仍維持鷹派立場,但此舉顯示當局在抑制通膨與維持穩定間尋求微妙平衡。

市場預期聯準會12月降息機率升至67%,加密貨幣等風險資產短線走強。不過分析師警告,這次注資屬防禦性操作,目標是避免銀行間融資成本飆升與資產拋售,而非刺激經濟或推升市場。

造成這次行動的背景包括量化緊縮與國債大量發行。隨著聯準會縮減資產負債表、政府籌資需求上升,市場資金流出銀行體系,使儲備金持續下滑。為防止短期資金市場出現連鎖壓力,聯準會選擇提前注入現金,以穩定系統運作。

這筆注資被視為一張「安全網」,確保銀行能在資金緊縮時維持正常運轉。聯準會行動雖有助於防止恐慌蔓延,但若長期維持,仍可能推高通膨或削弱貨幣緊縮效果。未來幾週,市場將密切關注銀行儲備變化、回購利率及聯準會溝通措辭。

即使在高利率與量化緊縮環境下,流動性仍是金融穩定的關鍵。聯準會此次低調出手,顯示其在防止潛在危機前先行防範,以確保美國銀行體系安全運行。

(首圖來源:AgnosticPreachersKid [CC BY-SA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