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反 AI 聲浪高漲,各平台急推「AI 內容減量」功能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25 日 7:4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數位內容 , 社群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社群媒體反 AI 聲浪高漲,各平台急推「AI 內容減量」功能

人工智慧(AI)內容迅速增長,許多社群媒體平台使用者開始感到厭煩,要求減少 AI 內容。最新報導,許多使用者表示,對充斥 AI 圖片和影片的社群動態感到疲憊,希望減少這類內容。

兩年來社群媒體平台如TikTok和Pinterest等,因推廣AI內容受批評。使用者反感主要源於缺乏真實性,許多社群甚至開始禁止AI作品,因往往角色簡化為相同模板,失去個體特色。研究顯示,民眾更希望AI只是協助藝術家創作,而不是取代他們。

為了回應使用者要求,TikTok正在測試AI內容開關,讓使用者自行選擇顯示多少AI內容。2025年最新審核政策,TikTok已強化AI自動化審核系統,結合AI使用者行為數據分析,更精準限制目標客戶群的接觸範圍,並減少高風險內容曝光。TikTok也加強年齡驗證機制,防止未成年人接觸不適宜AI內容。

Pinterest也推出反AI內容控制系統,讓使用者瀏覽手工藝品、家居裝飾、美妝、藝術和時尚等類別時,減少AI圖片。10月16日起,Pinterest的Android端與網頁版率先上線「生成式AI偏好」(GenAI interests),數週內會擴展至iOS設備。允許使用者根據不同類別,自行調整AI內容出現率,系統會根據使用者偏好自動減少AI內容曝光。但Pinterest強調,這只能「減少」AI內容,無法完全屏蔽AI圖。

此外,Pinterest已為部分AI生成或修改的內容添加「AI修改」標籤,並正在開發基於圖像數據標識的檢測系統,以辨識是否為AI圖。Pinterest也承認,AI檢測仍有局限,例如AI圖截圖後重新上傳,標記可能遺失,增加系統辨識難度。平台鼓勵使用者以回饋機制主動舉報可疑AI內容,並選單調整個人偏好設定,以最佳化瀏覽體驗。

YouTube和Instagram也在努力應付,要求創作者標註AI編輯內容,並引入「使用AI製作」標籤。儘管如此,這些標籤若重新上傳影片往往會消失,導致AI內容仍然流遍平台。儘管一些平台努力減少合成內容的影響,其他平台卻增加AI內容投資。Meta測試「Vibes」AI影片服務,已吸引約200萬使用者。顯示儘管使用者反感AI內容日益增加,但市場需求仍在。

總體而言,社群媒體平台面臨重要轉折點,開始重視使用者回饋,並試圖在創新與使用者體驗之間找到平衡。

(首圖來源:影片截圖)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