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中微塑膠在全球擴散,森林是否能成為天然過濾屏障?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24 日 14:45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物科技 , 自然科學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空氣中微塑膠在全球擴散,森林是否能成為天然過濾屏障?

科學家近年對「空氣中的微塑膠」展開密集研究,這些肉眼看不見的塑膠顆粒已經遍布地球每個角落,甚至深入人體,引發對健康與氣候風險的高度關注。

《朝日新聞》報導,微塑膠原被視為海洋污染問題,但日本早稻田大學環境化學教授Hiroshi Okochi指出,空氣微塑膠正以更快速度擴散,並被發現於富士山雲層、歐洲雨水、北極雪層,甚至人類肺部。研究團隊自 2017 年起研究空氣微塑膠,並首次證實微塑膠已進入雲水之中。

研究顯示,地表的塑膠垃圾會逐漸碎裂成直徑小於 5 毫米的微塑膠,而空氣中的微塑膠顆粒更小,多數不到 2.5 微米,具備長距離、大氣跨洲傳輸的特性。富士山頂的雲層水中,每公升就偵測到 6.7 顆微塑膠,而北極雪層中每升高達 1 萬顆,證實微塑膠能透過盛行風與對流層氣流傳播數千公里。

研究團隊指出,當低氣壓生成並產生強烈上升氣流時,地面與海面塑膠會被捲入高空。若進入自由對流層,微塑膠能以極高速度在大氣層中傳播,並最終隨雨雪沉降。微塑膠在紫外線照射下降解後變得更親水,可能成為促進雲形成的凝結核;部分專家推測,微塑膠可能與突發暴雨等極端天氣事件相關。

空氣微塑膠的來源多數來自日常生活,包括輪胎磨損、衣物纖維、人造草坪及道路灰塵。

英國一項研究曾在 13 名肺部手術患者中找到微塑膠,其中 11 名肺部深處皆有塑膠顆粒。由於顆粒小於 1 微米時可進入肺泡,科學家警告人體可能在無形中累積塑膠。人一生呼吸約 7 億次,但目前全球尚無標準化的空氣微塑膠檢測方法,使風險難以量化。

另一方面,科學家也在探討,森林是否能成為微塑膠的天然過濾屏障呢?日本研究發現,櫟樹透過葉片表皮蠟可吸附空氣中的微塑膠,日本小奈良森林一年可吸收約 420 兆顆微塑膠。研究團隊也正在測試速生的泡桐樹,希望利用其吸附能力降低街道與居住區的空氣微塑膠。

(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