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協會(TAITRA)與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旗下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GESA)於10月 29 日至31日 共同主辦「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與「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Net-Zero Taiwan)」。展會期間由環境部和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指導,GESA 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主辦、財團法人台灣綜合研究院協辦之「邁向淨零|氣候韌性 × 減碳解方領袖論壇」,聚焦永續轉型與淨零未來的關鍵策略。
SEMI 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於致詞上表示,半導體產業在邁向 2050 淨零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除了提升晶片效能、開發更智慧的先進製程外,更要部署綠色能源管理,「淨零不是減法,而是創新的加法」,無法單打獨鬥,需要政策、金融、供應鏈等共同推動,將科技作為解方,才能使永續成為台灣競爭力的一部分。
從揭露到行動:企業如何應對極端氣候與能源轉型?
世界氣候基金會 (WCF) 亞太區代表胡偉杰表示,目前主要有兩大挑戰,分別是調適(Adaptation)與減緩(Mitigation),皆針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極端氣候或能源轉型時的準備與因應。對此企業需落實揭露、規劃與資料透明化,讓永續行動與競爭力並行,透過與淨零夥伴合作、共享資源與經驗,在永續轉型中成為領先者。
凝聚生態圈力量,Google 助力台灣潔淨能源轉型
Google 亞太區永續負責人 Spencer Low 指出,自從 Google 在 2019 年簽署了台灣第一個再生能源購電協議以來,Google 在台已採購超過 1 GW的清潔能源,也加入投資離岸風電,並促成台灣第一項地熱發電案,加速採購清潔能源的多樣化。而 Google 的彰化資料中心自2022 年起也參與台電需量反應計劃,同時也致力推動《潔淨能源附錄》(Clean Energy Addendum),加入SEMI、美國商會等夥伴,加速台灣能源轉型。
台灣經濟成長已與碳排脫鉤,「科學減緩」與「調適」並行很關鍵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署長蔡玲儀指出, 台灣從 2010 年起進行氣候變遷調適,分成七大領域,包括維生基礎設施、水資源、土地利用、海岸及海洋、能源供給及產業、農業生產及生物多樣性、健康等領域。蔡玲儀認為,對抗氣候變遷,除了積極減少碳排放,更重要的是以科學為基礎的「科學減緩」及「調適」, 需要政府、企業與民眾共同協力,以實現永續淨零目標。
意法半導體推動供應鏈減碳,同步整合全生命週期碳足跡管理系統
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簡稱 ST)APeC 區永續發展專案負責人 Edoardo Auteri 指出,ST的永續技術計畫已整合產品的全生命週期碳足跡管理,內部系統於 2025 年取得 ISO 1467 認證,系統可衡量從原料取得到產品交付的各階段排放量,為客戶及利益關係人提供即時透明的產品級碳足跡資訊。並設定 2030 年與 2035 年分別降低供應鏈排放 10% 與 20% 的目標,協助供應商減少碳足跡,邁向淨零未來。

▲ 下半場講師,左至右為亞福儲能發展總監蘇修賢、JERA 捷熱能源亞洲區策略部資深總經理木島俊太、SEMI 台灣區副總裁蘇貞萍 、中國信託銀行法金產品處處長蕭志鵬資深副總經理、CDP 區域企業關係主管郭以琳、台灣福斯商旅總裁巫詩棻、零邁移動服務(ZEMO)執行長呂學儒;資料來源:SEMI)
面臨極端氣候挑戰,CDP 靠四大關鍵加速企業脫碳行動
全球非營利組織「碳揭露計畫」(CDP)區域企業關係主管郭以琳指出,亞洲面臨極端氣候事件,脫碳需求迫切,但關鍵在於如何以市場與地球所需的速度,加速價值鏈脫碳,其中需要的四大關鍵加速器包括:數據、證明價值、利用生態系及董事會參與。
郭以琳認為,揭露能將供應鏈透明度轉化為韌性,再將韌性轉化為競爭力;成長與永續是一體兩面,唯有具備正確數據、有效的生態系協作及領導支持,亞洲企業才能大規模加速脫碳行動。
Verra 近期推碳權新方法學,加速燃煤電廠退役與電網儲能發展
國際碳權核發機構 Verra 亞太地區代表 Win Sim Tan 表示,關於碳權核發機構在建立可靠的淨零路徑中的角色,Verra 重點關注:一是開發針對能源轉型(例如加速燃煤電廠退役、電網儲能發展和再生能源等項目)的方法學;二是向自願性碳市場誠信委員會(The Integrity Council for the Voluntary Carbon Market,簡稱 ICVCM)提交申請,以獲得核心碳原則批准的方法學;三是開發範圍三標準方案(Scope 3 Standard Program,簡稱 S3S Program),使企業能夠透明地報告和核算供應鏈干預措施帶來的範圍 3 減排量。
台灣從科技碳權找機會,亞福儲能「電梯儲能碳權方法學」國際認證
亞福儲能發展總監蘇修賢表示,碳權可分為「自然碳權」與「科技碳權」。由於台灣自然碳權受限,但在科技產業深具國際優勢,可透過創新技術發展科技碳權。目前碳權市場包含政府主導的強制性市場與企業參與的自願性市場,台灣採雙軌並行制度,除徵收碳費,也開放企業申請自願減碳專案換取碳權。所有碳權皆以專案方式申請,必需依方法學規範蒐集數據、透過第三方查證與監測,確保減碳成效與核發公信力。
中國信託推綠色貸款與永續績效貸款,助企業無痛淨零轉型
中國信託銀行法金產品處處長蕭志鵬資深副總經理表示,節能專案不僅能減碳,亦可成為企業推動淨零轉型的資金來源。中國信託銀行運用海外據點與政策觀察,協助企業因應全球淨零與碳揭露挑戰。在融資面,提供「綠色貸款」與「永續績效連結貸款」兩方案,前者資金專用於減碳專案,後者則將利率優惠與節能績效掛鉤,鼓勵企業設定積極減碳目標。未來節能專案亦有機會結合租賃或民間資金合作,降低成本,實現從「碳能」到「金流」的新契機。
JERA 捷熱能源打造多元能源價值鏈,建立韌性且永續的能源未來
JERA 捷熱能源亞洲區策略部資深總經理木島俊太指出,JERA 身為全球能源領導者以及日本最大能源公司,憑藉數十年深厚產業經驗,以液化天然氣、再生能源與低碳氫/氨為三大核心領域,持續推動務實且分階段的能源轉型。
木島先生強調,穩定能源供應在瞬息萬變的全球局勢下更顯重要,多元能源布局有助打造具競爭力的低碳能源價值鏈;JERA也將致力與政府及產業夥伴合作,攜手建立韌性且永續的能源未來。
從低碳製造到低碳運輸,福斯集團與 ZEMO 引領企業淨零行動
台灣福斯商旅總裁巫詩棻表示,為了達到 2050 年前達到淨零碳排,福斯集團採三大策略,分別是產品電動化、擴充產業與價值鏈、增加再生能源供應。高比例地使用可回收再利用的零組件進行車輛組裝,車輛設計方面亦強化節能,例如導流板與封閉底盤可提升行駛效率,汰換後的車輛電池亦可進行二次利用,延長使用壽命並降低環境負擔。
零邁移動服務(ZEMO)執行長呂學儒說明,ZEMO 整合雲端、車聯網與能源聯網系統,致力降低電動車使用碳排。ZEMO 作為台灣唯一達成 EV100 並導入 RE50 再生能源充電的純電動車隊,已為華碩、友達、微星、緯創等北台灣企業提供服務。此方案能為企業在範疇三(商務差旅、員工通勤)提供具體減碳價值,將原有的高碳排交通需求,立即轉化為一項環保的正面舉措,不僅對地球友善,更展現了企業對於邁向淨零的積極支持。
(首圖圖說:左至右為世界氣候基金會 (WCF) 亞太區代表胡偉杰、SEMI 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署長蔡玲儀、Google 亞太區永續負責人 Spencer Low、意法半導體 APeC 區永續發展專案負責人 Edoardo Auteri ;資料來源:SEM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