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氣理論上是一種完美的燃料,擁有優秀的能源效率而且不會有碳排放,但就如同電力一樣,如果來源本身不乾淨,整體減碳效果就不會好,因此綠氫(Green Hydrogen)成為接下來 10 年的運輸產業關鍵。
綠電是用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同樣道理,綠氫就是由可再生能源產生的氫氣,和目前市面上透過化石燃料產生的氫氣有所區別。綠氫基本上是透過水電解產生,在電解槽內具有多個電芯(cell),每個電芯包含了兩個電極(陰極和陽極),中間由電解質、傳輸層和雙極板(bipolar plate)隔開。傳輸層協助氣體與液體在電解槽內有效流動到正確方向,雙極板則負責引導電流,電極負責催化反應,電解質則負責讓離子有效傳輸。
電解槽內有多個電芯模組,電解槽外則要有對應的淨水系統、冷卻系統、電力管理和氣體處理系統,每個系統都要發揮各自效用,才能讓綠氫生產效率最大化。
四種水電解方式
前面提到的是基礎概念,但實際運行時各家廠商各有法門,目前已經有 4 種主要的電解技術,各自以他們分解水分子的方式命名。最早開始使用,技術也最成熟的是鹼性水電解(AWE),使用鹼性溶液做為電解質,它的系統可靠、金屬組件成本較低,並且有大規模應用成績,是目前最廣泛佈署的系統。
質子交換膜(PEMEL)則是較新的技術,它使用固體聚合物膜做為電解質,搭配電流輸入波動較大的可再生能源時,反應比鹼性水電解更快,運行電流也更高,可以在高壓狀態下產生純氫。
▲ 西門子的質子交換膜電解槽,大約 10 公升純水能夠生產 1 公斤純氫。(Source:Siemens)
陰離子交換膜(AEMEL)則是結合了鹼性水電解與質子交換膜技術,同樣使用固體膜取代液態電解質,但一樣傳導負離子。這種技術保留了固態膜的優點,卻又不必依賴貴金屬做為催化劑,而達到降低成本功效。
和前面三種技術都不相同的固體氧化物電解(SOEC),則採用陶瓷膜,系統在攝氏 700~1,000 度的高溫狀態運行,特殊之處在於它能夠運用其他工業設施的廢熱來生產氫氣,創造更高的效率,這項技術已經成功在火星中試用,利用火星大氣中的 CO2 運行。
AWE 和 PEMEL 是目前商業運轉中的主流,但為了降低電解製氫成本,AEMEL 和 SOEC 則被視為綠氫製程的明日之星。
綠氫的優點與挑戰
做為化學原料和零碳排能源,綠氫可以替現有的產業達成減碳任務目標。做為電力使用時,氫氣與電池不同,它一方面可以替工業製程提供高溫能量,一方面它可長期儲存,擁有豐沛可再生能源的國家,可以將電力轉換為氫氣之後成為新的出口資源。
IDTechex 分析師認為,在 2030 年前,綠氫主要採用者會是現有的工業氫氣用戶為主,像是肥料、煉油、化學製造商等,藉此達成減碳目標。在 2030~2040 年這段期間,鋼鐵廠和重型運輸,會成為綠氫的主要需求用戶,特別是在長途運輸領域,像是貨輪、重型卡車,氫能可以提供比純電更遠的續航和更快的充能速度。
隨著進一步的技術發展,2040 年後綠氫才會更大規模進入電力產業,構建能源儲存設施,甚至提供航太領域使用。
現階段由於規模小,綠氫成本依然是灰氫的 3~7 倍,但隨著中國、美國、歐洲都陸續推動大規模綠氫生產計畫,許多港口也開始佈建基礎設施,預計到 2034 年,水電解技術市場產值將達到 700 億美元,並且逐漸成為重要的能源方案。
(首圖來源:Alfala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