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以為水可以取之不盡,最新研究發現,地球陸地儲存的大量水快速耗盡。《科學》期刊研究發現,全球暖化大幅減少世界各地土壤、湖泊、河流、雪和其他地方儲存的水量,將對農業和海平面上升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
即使空氣愈來愈潮濕,但屬於十年一遇的乾旱事件發生頻率仍然在增加,即使乾旱之後出現導致洪水的大規模降雨,也不一定能恢復地下儲存的水量。最新研究揭示地球土壤濕度的更深層真相。研究結合衛星土壤濕度數據、海平面測量數據,以及極地運動觀測數據,估算出過去 40 年陸地水儲量,結果顯示陸地水儲量急劇下降。
由於降水不足和穩定的蒸散量,大約在過去 20 年間,地球土壤水分下降 2,000 多億噸,約 2002~2006 年格陵蘭島冰損失量兩倍多。兩次大幅下降分別發生在 21 世紀初以及強聖嬰來臨的 2015 和 2016 年。截至 2021 年,地球土壤濕度也尚未恢復,科學家認為,暖化的條件下,不太可能恢復。
海平面上升與地球極移
科學家比對其他資料發現,這期間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約 4.4 公分和地球極移約 45 公分觀測結果都支持陸地水流失現象,估算每從陸地上損失 360 億噸水,全球平均海平面就會上升約 1 公分。
這項研究也證實地球自轉輕微擺動的解釋。科學家發現,水的重新分配會改變地球自轉時的擺動方式,幾十年來地球陸地的水流向海洋,改變地球的自轉與北極的位置。
科學家最擔憂的是區域影響,尤其亞馬遜地區正處於極不尋常且持續乾旱期,坦言「看到數據會覺得真的很可怕」。某些地區必須連十年降雨量遠高於平均,才能從長期乾旱恢復,但研究員認為這不可能。
暖化無法逆轉
科學家表示,土地已經失去恢復到之前彈性,植物熱應力越來越大,使它們需要更多水。農業特別是灌溉農業,消耗水量持續超過承受力。彈性是否恢復,將取決於人類是否對氣候變遷採取行動並改變用水方式。
但科學家對未來很悲觀,因為人類仍繼續排放溫室氣體,也沒有努力扭轉趨勢。此外,現在排放的溫室氣體,很長時間會繼續導致全球變暖,水蒸發和速度不太可能短期內降低。
這項發現是警鐘,人類必須明白,水資源不是取之不盡。作者表示,「地球擺動就像心電圖,看到這結果就像偵測到心律不整,但病人不聽醫生的話」。
乾旱是全球暖化的緩慢影響,人類就如溫水煮青蛙不自覺,從更長時間範圍看,經過數百萬年後,地球可能會變成第二個火星。
- Earth’s storage of water in soil, lakes and rivers is dwindling. And it’s especially bad for farming
- Abrupt sea level rise and Earth’s gradual pole shift reveal permanent hydrological regime changes in the 21st century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