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北望遠鏡拍攝到第三顆星際天體影像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21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雙子北望遠鏡拍攝到第三顆星際天體影像

夏威夷雙子北望遠鏡(Gemini North)協助下,夏威夷大學天文研究所的天文學家團隊成功拍攝到星際天體彗星 3I/ATLAS 影像,7 月 1 日由 ATLAS(小行星地球撞擊預警系統,Asteroid Terrestrial-impact Last Alert System)首次偵測。

▲ 國際雙子天文台(Gemini Observatory)由兩座直徑8.1公尺的光學/紅外線望遠鏡組成,分別設置於地球觀測條件最佳的兩個地點。兩座望遠鏡分別位於夏威夷(雙子北望遠鏡)與智利(雙子南望遠鏡),使雙子天文台共同觀測整個天球。

雙子北望遠鏡是國際雙子天文台(International Gemini Observatory)的一部分,搭載的多目標光譜儀(GMOS-N)具備極高的靈敏度,能夠捕捉到彗星冰冷核心周圍緊密包裹的氣體與塵埃雲,也就是彗髮(coma)。

▲ 雙子北望遠鏡的多目標光譜儀(GMOS-N)拍攝影像清晰可見3I/ATLAS正劃過密集星場。左呈現彗星穿越太陽系時留下的彩色軌跡,影像由三種濾鏡曝光組成,分別以紅、綠、藍三色呈現。右圖放大顯示彗星緊密的彗髮,這是一團包圍冰冷核心的氣體與塵埃雲。(Source:NOIRLab

3I/ATLAS是繼2017年的1I/′Oumuamua與2019年的2I/Borisov之後,第三顆發現的星際天體。星際天體起源於太陽系以外,尺寸從數十公尺到數公里不等,可能是母恆星行星系形成時遺留的宇宙碎片。當它們繞行原恆星,鄰近巨大行星的引力或經過的恆星可能會將它們拋出原來星系,進入星際空間,有機會穿越其他恆星系統。這些遠自宇宙他方的訪客對天文學家有極高價值,因提供我們與其他恆星系統的直接聯繫。

儘管宇宙充滿這類星際天體,且可能經常穿越太陽系,但只有在非常靠近時才可觀測,需要望遠鏡正好對準正確方位,因此實際觀測極為困難。目前全球多個天文團隊利用各式望遠鏡觀測3I/ATLAS在太陽系的短暫停留期間,以便共同釐清這顆彗星的關鍵特性。雖然仍有許多未知數,但觀測結果顯示3I/ATLAS相較前兩顆星際天體有獨特性。初步估計3I/ATLAS直徑最大約20公里,遠大於′Oumuamua約200公尺,以及Borisov不到1公里,體積較大3I/ATLAS因此成為科學家深入研究的對象。這顆彗星還有極端離心的軌道,3I/ATLAS的離心率為6.2,屬於極度拋物線型,完全符合星際天體定義,′Oumuamua離心率約1.2,Borisov約3.6。

雖然3I/ATLAS是僅有第三顆已知星際天體,但天文學家預估薇拉‧魯賓天文台(Vera C. Rubin Observatory)啟動為期十年太空與時間遺產巡天計畫(LSST)後,將有更多類似天體發現。天文台每幾晚就能全面掃描南半球天空,有機會捕捉到數以百萬計的太陽系內移動天體,含許多從未發現的星際訪客。

(本文由 台北天文館 授權轉載;首圖為示意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