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台北 天文館

年輕恆星周圍的氣體揭示行星形成的重要線索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22 日 22:03 | 分類 天文

天文學家近來對行星形成研究取得重大進展,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領導的國際研究,利用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ALMA),最精確測量 30 顆年輕恆星周圍旋轉的氣體及質量隨時間的變化,成功繪製盤中氣體質量隨時間演化的最精準輪廓。這項成果不僅拼湊行星形成過程的重要線索,更揭示形成岩質行星、氣態巨行星或冰巨行星的可能條件。 繼續閱讀..

「風吹砂」有望突破行星形成難題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8 日 22:17 | 分類 天文

行星從微小塵粒逐步成長為岩石世界,中間卻要面臨重大挑戰:當塵粒長到數十公分至一公尺,容易因氣體阻力落入中心恆星,或碰撞碎裂,形成所謂「公尺障礙」(meter-size barrier)。這使天文學家難以解釋岩石行星(如地球)究竟如何從小到大順利長大。 繼續閱讀..

韋伯望遠鏡找到早期再游離幕後推手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6 日 22:16 | 分類 天文

韋伯太空望遠鏡最新的觀測成果發現了一群過去難以偵測的小型星系,它們可能在早期宇宙的重大轉變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這項研究為科學家們尋找宇宙「再游離時期」(epoch of reionization)能量來源的努力,提供了最具說服力的證據之一。 繼續閱讀..

韋伯望遠鏡捕捉罕見傾斜軌道系統,武仙座 14 C 或揭行星演化新線索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5 日 22:14 | 分類 天文

這是一個被研究人員形容為「混亂又奇特」的行星系統。透過 NASA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近紅外線相機,天文學家成功拍攝到距離地球約 60 光年、位於銀河系中的恆星「武仙座 14」(14 Herculis)周圍的已知系外行星之一,也是極為寒冷的氣體巨行星。

繼續閱讀..

科學家發現中等質量黑洞的新證據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2 日 10:28 | 分類 天文

根據黑洞質量大小,天文學家將黑洞分為三類,分別是恆星質量黑洞(約太陽質量 5~50 倍)、超大質量黑洞(約太陽質量數百萬到數十億倍),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中等質量黑洞。雖然科學家認為應該有中等質量黑洞,但對起源或特徵知之甚少,因此認為是黑洞演化過程罕見失落的環節。近期,天文學家終於取得中等質量黑洞的新證據。 繼續閱讀..

黑洞成宇宙級粒子加速器,比大型強子對撞機更強大的新選擇?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08 日 21:30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大型強子對撞機改變了粒子物理學,現在科學家又在構思更強大的超級對撞機。但超級對撞機需要龐大資金與時間,科學家轉向更便宜自然替代方案尋找暗物質和其他難捉摸的粒子。新論文描述超大質量黑洞如何創造緻密環境讓粒子以相對論性速度旋轉並相互碰撞,釋放地球可偵測到的其他粒子。 繼續閱讀..

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碰撞的不確定性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07 日 21:29 | 分類 天文

早在 1912 年,天文學家就意識到仙女座星系(當時認為是星雲)與銀河系,兩邊以秒速約 110 公里靠近。一世紀後,天文學家用哈伯太空望遠鏡測量仙女座星系側向運動,發現微不足道,以至於最終與銀河系迎面相撞幾乎是必然,兩個星系會在約 45 億年後激烈碰撞,最終合併成一龐大星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