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自駕車由「大腦」記得畫面!陽明交大模擬記憶實現大腦突觸仿真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29 日 13:12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材料 , 汽車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未來自駕車由「大腦」記得畫面!陽明交大模擬記憶實現大腦突觸仿真

你能想像未來的自駕車不僅能「看見」路況,還能像人腦一樣「記得」關鍵畫面嗎?抑或是機器可以自動把異常區域「圈」出來,幫助醫師判斷病情嗎?陽明交大光電工程系講座教授劉柏村帶領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一種基於全金屬氧化物異質接面的「光電突觸電晶體」,實現人腦突觸仿真。

「光電突觸電晶體」不僅具備感測功能,並能模擬人腦神經元的記憶與學習功能,可望成為下一代人工視覺感知與神經形態運算系統的關鍵元件,陽明交大這項研究成果已刊登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mall》。

劉柏村表示,該元件採用氧化鎢(WO₃)與鎢摻雜氧化鋅銦(InWZnO)形成異質接面,成功模擬人腦中突觸的學習與記憶行為,實現類生物神經系統的多重突觸可塑性表現,這項裝置在 650、525 與 460 奈米可見光波段下展現出極高的光響應度,遠高於現有文獻中的同類型元件。

劉柏村指出,該元件透過光脈衝刺激與閘極電壓調控,成功模擬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的轉換,顯示動態突觸行為的出色再現能力,更以該元件為基礎的 2×2 光突觸陣列模組,實時接收紅綠藍三原色光訊號,模擬學習與記憶,呈現類似人眼視網膜對影像強度與顏色的分層式感知與儲存機制。

劉柏村說明,藉由模擬多次學習與遺忘過程,元件展現出高度穩定的光誘導導電性變化與長期記憶保持能力,即使移除光刺激後,元件仍能維持穩定的記憶狀態,顯示其優異的非揮發性記憶特性,為仿生視覺記憶晶片的開發奠定重要基礎。

劉柏村補充,為驗證其在實際運算任務中的應用潛力,研究團隊將這個突觸元件導入人工神經網路模擬平台中,針對手寫數字辨識與圖像分割任務進行模擬測試,並在經過高斯雜訊與條紋噪聲等模擬惡劣環境,系統仍可達到高辨識準確率。

劉柏村強調,圖像分割任務中,搭配 U 型神經網路架構 (U-Net) 後,可達到接近理想的分割準確率,顯示該元件具備極佳的視覺處理穩健性與學習能力,這項技術未來可望推展至智慧型醫療診斷、自駕車視覺模組、穿戴式感知裝置及仿生機器人等領域,促進 AI 與感測科技的融合發展。

(首圖來源:陽明交大)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