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當今數位時代,螢幕時間對兒童大腦的影響成為了熱議話題。許多家長對孩子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感到擔憂,尤其是隨著社群媒體和線上遊戲的普及,這種擔憂愈發加劇。根據最新的研究,螢幕時間對兒童大腦的影響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
一方面,許多專家警告過度使用螢幕可能導致注意力困難、社交互動挑戰以及大腦獎勵處理的變化。特別是對於3歲以下的幼兒,過多的螢幕時間可能會帶來不利影響,尤其在大量使用的情況下,這可能影響語言發展和閱讀能力。面對面的互動對於健康的大腦成長至關重要。
然而,最近的研究顯示,對於螢幕時間的負面影響,科學證據並不充分。英國心理學教授皮特·埃切爾斯(Pete Etchells)指出,許多關於螢幕時間的研究依賴於自我報告,這可能導致數據的偏差。他的研究表明,螢幕使用與心理健康問題之間的關聯並不如人們想像的那麼明顯。
例如,2021年美國心理學會的研究分析了33項研究,發現螢幕使用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微乎其微。即使在長時間使用螢幕的情況下,研究也未能證明其與心理健康問題或認知障礙之間存在直接的因果關係。
此外,埃切爾斯教授強調,螢幕時間的性質也至關重要。是積極的螢幕使用還是消極的「躺在床上不斷滑手機」(doomscrolling)?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兒童的體驗和心理健康。
儘管有些研究顯示,過多的螢幕時間可能會導致焦慮、攻擊性或自信心低落等情緒和行為問題,但這些問題的根源可能更複雜,與孤獨感和缺乏社交互動有關。
在這場關於螢幕時間的辯論中,專家們呼籲家長們要有更全面的理解,並避免過度恐慌。隨著科技的進步,螢幕不僅是娛樂的工具,也可能成為學習和社交的橋梁。
螢幕時間對兒童大腦的影響是一個多面向的議題,未來的研究將持續探索其長期影響。家長們在管理孩子的螢幕時間時,應該考慮到這些複雜的因素,包括睡眠時間的影響,並尋求平衡。
(首圖來源:AI 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