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移植能助部分不孕婦女懷孕生子,但仍有風險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01 日 8:3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子宮移植能助部分不孕婦女懷孕生子,但仍有風險

當女性先天或後天因素缺乏子宮,或因子宮功能異常無法懷孕,以往常用代理孕母協助孕育夫妻精卵結合的胚胎。但醫學科技進步,「子宮移植」(Uterus Transplantation)讓不孕女性有機會親自懷孕,實現孕育後代的心願。但手術雖令人振奮,風險與挑戰也不少。

子宮移植:不是為了救命,卻意義重大

和其他器官移植不同,子宮移植並不是為了延長生命,而是幫助某些不孕女性完成「當母親」的夢想。主要針對先天沒有子宮,或疾病手術後天失去子宮的女性。與腎臟或肝臟移植不同,子宮移植並非永久性,接受移植女性順利懷孕並生產一兩次後,醫師常會將子宮取出,以減少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的風險。

子宮移植極為複雜,涉及多階段。首先是配對與捐贈:捐贈者通常是接受移植女性的母親、姊妹或其他親人。手術時醫生會將移植子宮血管與受贈者血管精密接合,以確保子宮功能正常。術後需服用免疫抑制劑,避免排斥反應。確認移植子宮功能正常並能懷孕後,會進行體外受精,再將受精卵植入新子宮。全部過程可能耗時數年,整體費用更高達 30 萬美元,約新台幣 900 萬元。

2014 年全球首位子宮移植嬰兒在瑞典誕生後,此醫療技術已在多國開花結果。美國、巴西、土耳其等陸續有成功案例,不僅證明可行性,也讓許多無子宮女性重新燃起希望。統計全球至今有超過 90 例子宮移植手術,成功誕生超過 45 名健康嬰兒。雖然總數不多,但成功經驗可使醫界持續最佳化流程,也讓倫理審查與臨床指南日趨完善。醫學持續進步,將來可讓更多有缺憾的女性實現當媽媽的夢想。

子宮移植的風險與挑戰

研究顯示,接受子宮移植孕婦流產與早產率皆高於一般孕婦,可能與移植子宮血流重建與免疫調節不穩定有關。且更容易出現妊娠高血壓與妊娠糖尿病等併發症。由於子宮特殊性與手術風險,所有移植子宮分娩時均採剖腹產。為減少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的風險,醫師通常建議移植後短期內就做試管嬰兒植入。好消息是,多數早產新生兒健康狀況良好,且沒有重大異常。但長期成長、免疫發展等仍需持續追蹤。

子宮移植後懷孕照護極端複雜,需仰賴許多專科團隊緊密合作。除了外科醫師負責子宮移植與後續免疫抑制;試管嬰兒專科醫師協助卵受精與胚胎植入。懷孕期間需由婦產科團隊密切監測併發症與胎兒狀況。新生兒科、免疫科及心理諮商人員也扮演關鍵角色,提供孕婦支持與照護。已有學者呼籲,應儘速建立子宮移植孕婦專屬妊娠與分娩照護指南,以提高安全性與成功率。

用子宮移植幫助生育是醫學大突破,不只人道精神體現,也是醫療技術與倫理的雙重考驗。更多成功案例經驗累積後,子宮移植有望成為更安全的懷孕途徑。當然這還不是「萬靈丹」,仍須慎重評估、長期追蹤與持續改進,才能成為真正負責任的醫療方案。

(首圖來源:Freepik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