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騰訊第二季財報會議表示,現有晶片資源足以支撐 AI 模型訓練與升級,不需擔心美國的出口中國晶片禁令影響。
目前美中晶片限制仍充滿不確定性,促使多家中國企業採取因應措施。財報會議時,騰訊管理層稱有多種推論晶片選擇,並同步推進軟體層最佳化,開發更多晶片運算效率與工作負載能力。
雲端業務方面,騰訊強調已將整體營運架構轉向更可持續的模式,供應鏈成本競爭力亦有所提升。管理層表示,公司現階段不再過度依賴 GPU 供應的短期波動,而是將重心重新放在營收成長上,並在 CPU、資料庫、儲存、CDN 等基礎設施領域持續擴展。若 GPU 供應恢復穩定,亦會同步提升雲端租用比重,保持彈性部署策略。
騰訊持續強化 AI 投資,資本支出則達 191.1 億人民幣(約新台幣 798 億元)、年增 119%。據中國媒體報導,這筆資本支出涵蓋基礎設施建設、資料中心擴建、土地使用權取得,以及 AI 軟體平台與算力基礎建設等。
這季資本支出較上季 275 億人民幣(約新台幣 1,148 億元)減少約三成,原因可能與先前因應美國禁售輝達 H20 的預先備貨有關,使公司目前擁有相對充足的晶片庫存。也因此,面對出口限制的不確定性,騰訊展現出較高的應變能力與彈性。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騰訊表明現有資源已足夠,但不排除在未來出現特殊情況時,尋求獲取晶片的可能性。若公司針對長期發展有更深遠的規劃,勢必需投資更多硬體。
(首圖來源:騰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