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熱潮全力推進的同時,面臨美國老舊電網的巨大問題,這些電網無法支撐資料中心迅速擴張。
為了滿足運算需求並爭取 AI 競賽的優勢,Meta、亞馬遜及 Google 等大型科技公司加碼 AI 相關的資本支出,擴增 AI 基礎建設。
但在追求 AI 技術演進的過程中,所牽涉的風險極大,其中一項令人憂心的是美國對能源的需求急遽攀升。考慮到當地電網建於 1970 年代,人民意識到美國必須正視能源需求,否則 AI 熱潮也可能對國家造成巨大衝擊。
根據投資銀行 Goldman Sachs(高盛)報告指出,資料中心的能源需求已經超越美國電網升級週期,逼近電力關鍵瓶頸。如果美國政府無法提出可行的行動計畫,美國很快面臨電力問題。報告揭露,單一併網申請就高達 5 GW,相當於超過 500 萬戶家庭的用電量。
當大型科技公司將兆瓦等級的資料中心視為新常態,能源需求預期劇烈增加。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 預測到了 2027 年,美國超過 40% 資料中心可能無法獲得足夠電力支撐運作,因為整體電力需求可能高達 500 TWh。龐大的電力需求也推升電價,外媒 Axios 資料顯示,資料中心高密度地區的每月電費,到了 2040 年可能上漲 14~37 美元,這樣的價格還未考慮通膨因素。
Google、亞馬遜等公司無法停止 AI 建設擴張,否則將在競爭中落後,這些公司唯一的選擇是自行在美國建立發電設施,例如 Meta 為其 AI 運算叢集興建天然氣發電廠,微軟協助重啟三哩島核電廠。
大型科技公司逐步進入能源產業,試圖取代老舊、低效率的美國電力系統,長期來看可減輕美國電網的壓力,眼前問題依然存在,因為建置發電設施需要數年時間,而資料中心擴張卻迅速發生,美國迫切需要一個有效解決方案。值得關注的是,川普政府頒布的「美國 AI 行動計畫」(America’s AI Action Plan)對這些問題提出對策,試圖以可行方案來改善美國電網系統。
(首圖為三哩島核電廠,來源:Constellation Energy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