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軟(Microsoft)近年積極應對碳排放問題,近期宣布簽訂一宗達 17 億美元合約,委託 Vaulted Deep 公司執行碳移除項目,計劃 12 年內埋藏約 490 萬噸生物殘渣和排泄物以固碳,目標是 2030 年實現碳負排放。
美國科技大廠需面對嚴格環保要求,過去多採用碳補償方式如保護未受威脅森林或植樹平衡排放,但多項調查質疑這類措施實效,部分項目被視為「漂綠」行為。植樹等固碳方法需長期投入且存在逆轉風險,例如火災或病蟲害。Vaulted Deep 提出利用成熟工業廢物處理技術, 將生物殘渣經超長管道深埋土壤,讓碳長期封存,理論保存期可逾萬年。此方法成本低廉,原料取自污水處理廠與堆填區,公司行政總裁 Julia Reichelstein 表示,隨技術改良成本有望再降低。
微軟去年碳排放較 2020 年增 23.4%,面對龐大能源消耗(尤其 AI 運算),該公司透過此項目填補碳移除缺口,同時獲取美國每噸碳減排約 85 美元稅務抵免,推算實際支出低於名義合約金額。這亦非微軟首次參與糞便相關環保技術,早年比爾蓋茨曾投資 Omni-Processor,致力解決開發中國家污水處理問題。
雖然埋藏碳素有助環保,但卻惹來爭議,有意見指此方式屬碳贖罪券行為,且特定土壤條件可能排放強效溫室氣體氧化二氮,或對環境構成未知風險。整體而言,微軟積極擴展雲端運算與 AI 業務過程中,透過創新碳移除方案回應環保壓力,展示大型企業在能源消耗與可持續發展間的艱難平衡。
(本文由 Unwire HK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Vaulted De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