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中國主導重要材料製造,各國紛紛加強供應保障。根據最新研究顯示,如果美國善用現有礦場的廢料,而不是丟棄,有機會打破對中國的多項關鍵礦物依賴。
由於中國主導許多關鍵礦物的供應鏈,加上因為美中貿易戰的緣故,中國曾短暫禁止稀土出口,導致全球供應鏈震盪。
根據美國科羅拉多礦業學院(Colorado School of Mines)研究人員週四(21 日)在《Science》期刊發表的論文指出,如果美國更有效利用礦山廢料,就可能供應大部分金屬所需。
「美國關鍵礦物供應脆弱,並非是國內地質資源不足。」研究人員認為,即便回收少量副產品,也將大幅降低多數關鍵礦物的淨進口依賴。目前美國 54 座現有運作中的礦場的廢料,很可能富含工業所需的多種關鍵礦物。
研究分析發現,若回收運作中礦場的副產品金屬,結合現有生產量,將足以滿足美國對銅、鐵、鉬、銀、鎳、鋅及稀土的製造需求。然而,要有效利用這些廢料、使在回收上具有經濟效益,仍需要更多研究、開發及政策支持。
目前包括澳洲、加拿大與歐盟在內的其他國家,也嘗試降低對中國金屬的高度依賴,並計畫投資國內礦業或囤積關鍵物資。
研究人員指出,美國礦山廢料中蘊含的關鍵礦物,數量可能已超過美國的進口量與製造業對多數元素的需求。研究顯示,只需要回收不到 1% 潛在副產品,就足以滿足對稀土、鎵、鍺等 15 種元素的進口替代需求;至於鋰等另 11 種元素,則需回收 1~10% 的副產品,才能取代進口。
最後研究人員認為,美國金屬礦場已擁有足夠的礦物資源,可以大幅減少國家的礦物赤字。若不回收,這些副產品就會成為美國日益增加的工業廢料。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