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風者」衛星風速資料升級,助更準確預報氣象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28 日 14:36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獵風者」衛星風速資料升級,助更準確預報氣象

台灣首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Triton)自去年 5 月開始提供風速資料,量測海面風速助精準預測颱風生成。今(28)日國家太空中心(TASA)宣布,獵風者蒐集的風速資料將升級至 2.0 版,提供更精準低風速產品並首納入高風速資料,相關資料即日起上架至台灣資料中心(TACC)。

獵風者衛星搭載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收儀(GNSS-R),能接收導航衛星訊號在海面反射後的訊號,透過觀測海面粗糙度反演海面風速,此技術與福衛七號的無線電掩星(GNSS-RO)不同,但兩者可互補應用,提升大氣及海洋觀測全面性。

TASA 表示,獵風者每日可產出約7,000~8,000 筆海面風速產品,做為氣象及海象觀測參考數據,國內多項研究已證實這些資料對颱風路徑與降雨預報具正向助益。

隨著風速資料升級至 2.0 版,獵風者衛星計畫室主持人林辰宗指出衛星低風速誤差下修為 2.25 公尺/秒,優於原先 2.65 公尺/秒,提供更精準低風速(0~20 公尺/秒)產品。

此外,獵風者首度納入高風速資料(風速範圍擴展至 0~40 尺/秒),能提供氣象預報更精準參考資訊,以 8 月中旬侵台的楊柳颱風為例,台灣時間 2025 年 8 月 13 日接近 11 點的觀測資料顯示,獵風者能提供 30公尺/秒以上的風速資料,貼近氣象署觀測資料。

TASA 主任吳宗信指出,目前太空中心研製的 GNSS-RO/R 氣象酬載將安裝於未來 2 顆福衛八號、2 顆福衛九號衛星,用以構築 GNSS-RO/R 觀測網路。

此外,美國大氣與海洋總署(NOAA)延續與台灣福衛七號合作機制,無償提供位於阿拉斯加的地面接收站供獵風者資料下載,協助我方降低租借地面站成本,雙方持續針對獵風者衛星資料進行資料反演及應用技術交流,美方也將考慮是否將獵風者風速資料納入該國預報系統。

(首圖來源:太空中心提供)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