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 探測器化身太陽顯微鏡,揭開太陽高能電子不同起源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02 日 13:16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SolO 探測器化身太陽顯微鏡,揭開太陽高能電子不同起源

太陽是太陽系內最強粒子加速器,它將電子激發至接近光速拋向太空,讓太陽系淹沒在「太陽高能電子」中。最近研究人員利用太陽軌道載具(SolO)精確定位太陽高能電子來源,發現實際上存在 2 種不同路徑:一種與強烈太陽耀斑(太陽表面小區域爆炸)有關,另一種則與日冕巨量噴發(太陽大氣層大規模熱氣體噴發)有關。

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懷疑太陽高能電子(Solar Energetic Electrons,SEE)可能源於不同類型太陽爆發,但無法詳細溯源,直到太陽軌道載具(SolO)終於提供第一個直接證據,利用 8 種儀器在 2020 年 11 月~2022 年 12 月觀察 300 多次太陽活動,確認分別來自太陽耀斑(solar flare)與日冕巨量噴發(Coronal mass ejection,CME)的 SEE。

研究人員解釋,太陽耀斑會快速釋放高能電子,呈現瞬發型粒子事件,而日冕巨量噴發形成和釋放電子的過程更持久,粒子流延續時間更長且釋放範圍更廣,呈現「漸進型」粒子事件。

團隊還從不同距離檢測到來自太陽的 SEE 事件,進一步分析電子在太陽系傳播的行為方式,研究人員指出,這些高能電子有時需花幾個小時才能逃脫太陽,且電子實際上不是自由穿越太空,而是被太陽風及太陽磁場限制路徑。

這些發現將有助改善太空天氣模型,提供更精確粒子流預測,減少高能粒子對飛行器與地面設備的影響,也可校正理論模型,使研究人員更準確描繪太陽動力學。

由於目前觀測仍集中在特定時段與區域,尚需延展觀測時間(如捕捉不同週期的太陽活動)與空間覆蓋範圍,未來太陽探測器設計也可基於這些觀測結果調整設備靈敏度及工作模式。

(首圖來源:歐洲太空總署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