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死亡後會吃掉行星?哈伯發現白矮星吞噬類冥王星天體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22 日 22:50 | 分類 天文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太陽死亡後會吃掉行星?哈伯發現白矮星吞噬類冥王星天體

當太陽死亡變成白矮星,周圍行星體還在嗎?近期團隊利用哈伯太空望遠鏡分析一個白矮星的紫外線光譜,赫然發現它似乎在吞噬類似冥王星的天體。論文 18 日刊登於《皇家天文學會月刊》。

編號WD 1647+375的白矮星距離我們約260光年,質量只有約太陽一半,密度之高,相當於把所有物質塞進地球大小的星球裡。團隊用哈伯太空望遠鏡宇宙起源光譜儀(Cosmic Origins Spectrograph)分析WD 1647+375紫外線光譜,含碳、硫、氮及大量氧等揮發物質,代表此系統有大量水。

第一作者英國華威大學斯內哈拉塔·薩胡(Snehalata Sahu)說:「我們沒想到會發現水或其他冰物質。因彗星和類似庫伯帶天體在母恆星演化成白矮星時,應該很早就被拋出行星系統。但這裡我們探測到富含揮發性物質的物質。這對研究白矮星及系外行星的天文學家來說,是令人驚訝的發現。」

▲ 團隊分析WD 1647+375光譜元素比例,以及推算的氧元素蘊藏。(Source:論文

團隊發現碎片是由64%水冰組成。如此多冰代表這些碎片只是巨大天體的一部分,此天體形成於類似庫伯帶的冰冷區域。用哈伯望遠鏡資料,科學家算出天體比典型彗星更大,可能是冥王星等級的碎片。團隊還探測到大量氮元素,冥王星表面也覆蓋氮冰,故團隊認為這顆白矮星吸積這顆類冥天體的地殼和地函碎片。

目前這些揮發性元素只有藉助哈伯望遠鏡獨特的紫外線靈敏度才能偵測到,從可見光看白矮星就像普通恆星。團隊希望之後利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以紅外線波段觀測這顆白矮星,繼續探測水蒸氣和碳酸鹽等揮發物的分子特徵。這類研究或有助進一步了解行星形成,也能幫助我們理解水如何輸送至岩石行星。

(本文由 台北天文館 授權轉載;首圖為藝術家描繪捕獲類冥王星天體碎片落至白矮星,來源:NASA / Tim Pyle / JPL-Caltech)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